第42章 给她们底气

  严青青一边说着一边留心观察他们的表情,然后继续说道:“当然这些钱比起我们以前肯定算是一出巨款,但是离用我们的目标还差的远。
  将来远的不说,就说眼前,咱们打算修青砖大瓦房,家里这么多人要保证每人都有一间屋子至少需要几十两银子。
  如果往好了修建,上百两甚至几百两也是有可能的。
  还有秋收完我打算送四郎去读书,读书是个多烧钱的活你们应该知道。
  所以咱们不能满足于现状。”
  严青青一盆冷水泼下来,几个孩子彻底把心态放平了,觉得家里有个几十两银子那根本就不算钱。
  严青青笑了笑又说道:“目前咱们挣得都是些辛苦钱,所以我准备调整一下做生意的方向。”
  几个孩子闻言都双眼放光的看着严青青,自从分了家后严青青就没做过让他们失望的事。
  李向安对做生意最感兴趣,不等严青青说完,赶紧追问道:“娘,您快说!怎么个调整法?”
  严青青笑道:“我们做卤猪下水也有一段时间了,现在应该也有一些不在码头做工的人慕名而来的吧。”
  虽然严青青这段时间没有去码头做生意,但是她那天去城里可是听到有人议论了。
  李向安点点头回道:“娘说的对,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厮都跑来买呢。尤其是丁员外府上的小厮,早早的就在那里等着了,每次都会买上好几斤。
  码头那些做工的人都开始有怨言了,我正想着跟娘说说咱们是不是可以多准备一些呢。”
  严青青一听到丁员外顿时笑了,她起家的本钱可不就是给丁老太太做的那个生日蛋糕吗。没想到这丁员外还是个吃货。
  于是笑着说道:“一般的小厮哪里会那么清闲,特意跑到码头去买吃的。除非他们主子想吃。
  但是咱们的猪下水毕竟卖的便宜,还是专门卖给码头做工的人。那些有钱人都是要面子的,那些小厮自然不会明说是买回去给他们主子吃的。”
  李向平啊了一声,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,看来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娘还差的远,这大概就是娘经常说的看问题不能光看表面,要透过表面看本质。
  严青青也不再拐弯抹角,直接说道:“所以我打算给这些猪下水起个好听的名字,然后去跟酒楼合作,这样不仅量大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了。
  如果咱们跟酒楼合作成功了,码头那边的生意咱们就要停止了。
  还有慧娘她们做的那个发饰,我跟锦盛阁的吴掌柜也谈了,现在十来天了,估计也快有消息了。
  这门生意事先说了是属于他们姑嫂三人的,你们不要有任何意见。”
  袁慧娘三人都没有想到,严青青居然要把这门产业算到她们名下。
  于是赶紧站起身来推辞道:“娘,无论是主意还是样式都是娘出的,我们三个就动了动手,咋能要这产业。”
  李昕娘和李月娘也没想到这份产业娘还会想着她们俩,她俩将来可是要出嫁的闺女。
  尤其是李昕娘,她可是知道严青青和吴掌柜谈生意的具体内容的。
  也知道一旦这生意做成了那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
  娘心里想着她们,她心里感激,但是她也不能不懂事,于是也开口说道:“娘,我们给家里做活已经拿了三百文的月钱了,放眼谁家也没有这么大方的,我和月娘以后是要嫁出去的闺女,哪里能要娘家的产业。”
  严青青摆摆手说道:“昕娘你不用多说,你们都是娘的孩子,娘是一样心疼的,给你们这些产业一来是希望你们将来在婆家有足够的底气。
  二来是让你们将来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相夫教子依赖男人上,那样的日子太苦。
  对慧娘也是一样,我给你这份产业是希望你在咱们家有足够的底气,以后无论是给儿女攒私房,还是接济娘家,我都不会过问。
  不过咱们现在毕竟还没跟吴掌柜达成合作你们也不要高兴的太早,还有就算真达成了合作,你们也需要拿出一成充做公中的费用。”
  袁慧娘三人听了心里更加感动,有这么个为他们打算的婆婆(娘),她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。
  袁慧娘率先表态道:“娘,您放心,我们绝对不会辜负娘的期望的。”
  第二天严青青刚刚起床,就听到枝头的喜鹊叫个不停,一旁的小黑也跟着叫个不停。
  小黑就是李向康当初捡来的那只贪吃鸟,现在长开了一身洁白的羽毛,但是当初捡来的时它浑身上下都是黑色的,于是李向康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黑。
  也不知道它是基因突变还是本来就这样,长着长着浑身的毛色就变成了雪白的。
  严青青也分不清这鸟到底是个啥品种,看着嘴巴像雕,而且体型长得很快,这才一个月就跟一只成年母鸡大小差不多了。
  它的叫声说实话很难听,让人听了头皮发麻,它一张嘴吓得那些喜鹊瞬间飞走了。
  严青青听着也很刺耳,于是冲它吼道:“小黑!你给我闭嘴!”
  小黑看了严青青一眼,仿佛能听的懂严青青说话似的,可怜巴巴的看着严青青,它就不明白那几只傻喜鹊一叫主子就高兴,它这么威武霸气的声音主子咋就让它闭嘴呢。
  莫名其妙的严青青居然看懂了小黑意思,顿时有种想捂脸的冲动。想着这鸟莫不是成精了吧。
  最后严青青去厨房切了一块肉才把它哄好。
  吃过早饭后李向平他们照常去做生意,严青青在做下一步的规划,她前段时间也考察了丞阳县酒楼的分布情况,她想选出三到五家跟他们谈猪下水的生意。
  一旦谈成,他们家的量肯定是要增加的,所以她还要保证猪下水的进货货源。
  这时村口来了一辆马车,惹得村里人竞相观看。
  沧河村的牛倒是有好几头,但是还真没谁家里能买的起马的。所以大人小孩都稀罕的不行。
  来人正是吴掌柜,他飞鸽传书到京城一般最多十天就能回信,但是这次不知道为了什么这差不多都半个月了京城那边才传来消息。
  要吴掌柜看,这是门稳赚不赔的买卖,上面有什么好犹豫的,严青青放在店里的那些蝴蝶结早就卖完了,有很多回头客找回来他都勉强应付过去了。
  想到这里吴掌柜催促车夫脚程再快点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