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皇城司

  郭京通过一番交谈,才知道此人名叫李效忠,乃是宁州彭原人,后来迁居巩州后从军。
  金人大举进攻大宋的时候,他就意识到不对劲。
  他觉察到完颜宗翰意在直指都城汴梁,便提议率领军队过来阻拦。
  可在大宋军队调动哪是那么容易的事?
  更何况还是要带领军队跨越州府,赶往开封。
  真的这么做了,可能还没遇到金人,就先被朝廷当成逆贼给杀了。
  再加上,李效忠人微言轻,更加没有人听他的话,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完颜宗翰带兵包围了开封府。
  后来李效忠,自己变卖家产,毁家纾难,招募了三千兵马直奔开封府勤王。
  而后被封为承节郎,留在都城汴梁。
  之前李效忠在知道朝廷任命李纲当河北宣抚使的时候,就觉得有失妥当。
  他和李纲打过交道,不可否认,开封府若无李纲固守,绝计撑不了这么久。
  可以说能够保全都城,李纲功不可没,但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善兵者。
  从他力保姚平仲夜袭金营,并且阻拦种师道老将军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。
  此人善守而不善攻,搞得还是文人那一套。
  如今李纲受命前往河北带兵驰援太原,可却踌躇不前,延误战机。
  李效忠忍不了,他这个人恩怨分明,李纲的优秀他不否认,但是李纲的庸碌他也决计不能坐视不管。
  当即,李效忠便上疏弹劾李纲,言说李纲“不知兵,若他为帅,恐将误国。”。
  结果这奏书刚刚呈上去还没两天,他就被下令追捕。
  幸好,他提前听到风声,有所准备,这才从开封府逃了出来。
  郭京听完他的话后,沉吟不语。
  李纲不是不知兵,他只是没有全心应战。
  这一点,郭京不过多做评论。
  他看向李效忠问道:“是谁给你通风报信的?又是谁下令抓捕你的?”
  如果确实如同李效忠所言这样,他只是因为弹劾李纲而遭受追捕。
  那么追捕他的人,议和派和主战派都有可能这么做。
  议和派的话,就是故意为之,并非要帮李纲,而是要以此事为借口,助长主战派的气焰,回头再去赵桓面前进献谗言,好让赵桓出手收拾主战派。
  一旦军政改革成功,李纲的位置那就是个香饽饽。
  他们要为以后谋划。
  可以借此攻歼李纲,说李纲无容人之量,专权独横。
  用一个承节郎,拉李纲下马,他们就赚大了。
  当然,也有可能真的是主战派动手。
  并非是为了维护李纲,而是为了维护他郭京。
  毕竟李纲是郭京举荐上去的,李效忠弹劾李纲不知兵,会让人联想到他借故攻讦郭京。
  尤其是这个节骨眼上,郭京正要率兵前往太原。
  主战派一个个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正是紧张的严防死守生怕议和派挑事的时候。
  很有可能会本着宁可错杀,不可错放的原则,对李效忠出手。
  李效忠闷声说道:“我虽然信得过国师的人品,但我却不能出卖帮助过我的人,国师若是要追究责任,我李效忠一人承担即可。”
  李效忠不愿意说出给他通风报信的人,哪怕他相信郭京不会挟私报复,也不可能扭头把救命恩人给卖了。
  郭京知道他这种带着江湖义气的人,都有一个固执的特点,所以也不勉强。
  “至于追捕我的人……我不知道他们是谁……”
  李效忠虽然和对方交过手,但是对方也没有穿官服,对方也没说。
  双方一见面就开打,他也没机会问,所以他也不清楚是谁。
  郭京眉头一皱,这啥都不知道,让他怎么办?
  想要给李效忠翻案,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。
  荆超见状迟疑了下,犹豫着说道:“国师……”
  郭京看向荆超,就见他眼神一瞥往旁边示意了下。
  见此情况,郭京心中明了,应当是荆超看出来了。
  但他却不方便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……
  郭京已经猜到追捕李效忠的人是什么人了,但为了保险,他还是起身和荆超确认了一下。
  “你知道是谁?”
  荆超点了点头压低声音,用只有郭京能听到的声音,说道:“属下看他们应当是皇城司的人,方才他们不肯离去,属下不得已亮出国师的身份,他们这才作罢。”
  郭京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。
  能让荆超这般混不吝的人都忌讳,也就只有令人闻风丧胆的皇城司了。
  要是皇城司出手的话,这就难办了。
  哪怕是枢密院出手,郭京都能给李效忠平了此事,但皇城司郭京却不好插手。
  大宋的皇城司,和明朝的锦衣卫,清朝的粘杆处大同小异,都是直接听命皇帝,监察百官的特务机构。
  不同的是,锦衣卫主要是针对文武官员,粘杆处是主要针对汉人官员以及汉人。
  而皇城司则是以监察武将为主,附带着文官和其余众人。
  皇城司的老大是“勾当皇城司”直接听从皇帝吩咐,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。
  而且通常都是由皇帝的心腹内侍担任,就是为了更好的让皇帝掌控这个机构。
  他们除了明面上充当皇帝的“保镖”之外。
  暗地里还有各种“皇城司遣亲事卒”也就是民间所说的“察子”。
  他们隐匿在百姓以及各种部门,各种队伍之中,搜集相关情报专供皇帝查阅。
  可以说,只要皇帝想知道的事情,就没有他们查不出来的,甚至于谁吃了几碗饭,拉了几次屎,都能事无巨细的告诉皇帝。
  起初皇城司只有监察之责没有审问之权,但后来权力膨胀后,连审问的权利都有了,就更加猖狂肆无忌惮。
  皇城司的权力能膨胀到什么地步呢?
  这么说吧!
  如今居住在瑶华宫清修的,玉清妙静仙师,也就是宋哲总的孟皇后,就是深受其害才落得如此下场。
  孟皇后当年还是哲宗皇后的时候,因为女儿福庆公主重病,药石无效,不得已改信道家符水治病。
  结果就被哲宗的另一个妃子,给诬赖成了诅咒哲宗。
  本来哲宗是不信的,但是耐不住别的妃子一直给他吹耳边风,他也不由得心生疑惑。
  便派遣皇城司的人负责调查此事。
  那么皇城司是怎么调查这位皇后的呢?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