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真的服了

  能吗?
  显然是不能的,尤其是在大宋这种军政制度之下。
  武将受限颇多,文臣处处压制,即便武将有办法都难以执行。
  而文臣又缺乏带兵经验,对于战场的情况,只会纸上谈兵。
  外行领导内行,往往好的机会都被硬生生的错过。
  两路勤王军,根本不足以解决太原之危。
  “可是……”
  李纲欲言又止:“国师,不是我不愿意去,只是……”
  他一脸为难,都不知道怎么和郭京讲。
  其实,不用他说出来,郭京也知道李纲的顾虑。
  他最大的顾虑并非是出京离开朝堂,而是让他转武职。
  大宋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他可以临危受命去带兵守城,但是真的让他从文臣去转职成武将,那李纲一百个不愿意。
  这也怪不得李纲,就连范仲淹都不能做到,更何况是李纲?
  这是大宋军政的弊端,抑武扬文,文臣比武将高了何止一等?
  大宋所有人都很清楚,在大宋武将是没有出路的。
  世人多有感叹:“状元及第,虽将兵十万,恢复幽莉,逐强敌于穷漠,凯歌劳还,献捷太庙,其容亦不可及也!”。
  什么意思呢!
  就是说,一个将军带兵十万,收复疆域,把敌人都打到大漠,高奏凯歌,辛苦的回来,献捷报于太庙之中,都比不上人家一个状元及第的殊荣。
  瞧瞧这什么世道?
  这就是大宋的世道,考上状元比保家卫国,戎马一生的将军都牛逼。
  抑武扬文简直发挥到了极致。
  再加上一句,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,更是将大宋文人的地位给无限抬高。
  人人都是以科举及第为至高荣耀,以习武为将为耻。
  风气已经形成,不是说你多有爱国之心就能免俗。
  范仲淹牛逼不?厉害不?是明臣忠臣吧?
  结果,仁宗时期,范仲淹和韩琦等人作为对西夏作战的主要官员。
  朝廷要安排他们从文臣转职成武官,范仲淹那是第一时间上书,坚决辞职,不肯受拜武官。
  所以,郭京能理解李纲的心思。
  他也是怕这一去就被定性了,转不回来。
  当武将是没有前途的。
  “只是担心转武官?”
  郭京把他没说完的话,说了出来 。
  闻听此言,李纲顿时羞红了脸,满是难以启齿的羞愧。
  大宋国难当头,他还想着自己的前程和名誉,他觉得这很不好,有愧百姓的信任,有愧圣贤书的教导。
  “哎!”
  李纲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,低着头不言不语。
  郭京笑道:“若是因此,李相公大可放心,今日你没去上朝,不知晓陛下已经当朝宣布,改革军政。”
  “别的贫道不敢保证,但是给予武将应有的尊重和待遇,这一点贫道可以担保必然能做到。”
  李纲豁然抬头看向郭京。
  “改革军政?”
  他闭门谢客,谁来都不见,消息闭塞,倒是真不知道朝廷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。
  “陛下果真要改革军政?那百官能同意?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,陛下怎会如此?”
  李纲难以置信,同时他心里有点着急。
  作为一个文官,私心里李纲其实也不太想改革军政。
  但作为一个爱国忠臣,他理智上又觉得改革军政才是大宋的出路。
  这就是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之时的纠结和动摇。
  不过,李纲终究还是觉得喜大于惊,唯有改革军政,才能让大宋不至于一直畸形发展,面对强敌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,只能一味求和。
  “陛下下定了决心要做,百官同意不同意重要吗?”
  郭京端起茶杯,抿了一口茶,淡漠的说道:“天下有的是人想要当官,想要当官的人之中,也从来不缺乏有能之士,他们不同意,那就换一批同意的上来不就好了?”
  嘶……
  李纲倒吸一口凉气,他看着郭京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  此时李纲才发现,自己对郭京的了解还是太少了,也太片面了。
  “抑武扬文由来已久,真能轻易改革成功吗?”
  李纲很担忧。
  王安石一个变法就动荡了多久?牵连了多少人?
  改革军政,不亚于清洗整个大宋天下,他都不敢想会造成多大的动荡。
  尤其还是金人虎视眈眈的时候。
  这个时候,搞这么大的动作,真的能成功吗?
  郭京看向李纲,自信一笑:“事在人为,人定胜天。”
  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,事虽然,做则可成。”
  “之前也没人改革军政,怎么就知道改革不了呢?”
  郭京动手不跟他们玩弯弯绕,能干就干,不能干就杀。
  就跟王安石变法的时候,把阻拦他的都给换了,换成他的心腹上场一样。
  大宋抑武扬文这么久,他不信愿意当官的文人能杀得完。
  只要杀不完,肯定就有愿意跟着他干的。
  他手中的尚方宝剑,自从惩贪肃腐结束以后,许久都没有见过血腥了。
  他不介意,用那些不配合的官员鲜血去为全新的军政清洗道路。
  “国师……”
  李纲只能拱手道:“国师才是真正为大宋着想的人,李纲自愧不如,唯有佩服!!”
  这声“佩服”是真心的。
  李纲之前多少有点看不起郭京,那是他身为读书人骨子里带着的清高和骄傲。
  他觉得郭京就是个靠忽悠的神棍,并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。
  他顶多就是认可郭京的人品。
  后来郭京靠着一己之力歼灭金人,李纲也只是赞赏他的机智和手段。
  但心里,也并没有觉得郭京有多厉害。
  今日,郭京这番话,倒是让他彻底改观。
  他才真正的承认,自己确实各个方面都不如郭京。
  他才是真正一心为了大宋,将个人荣誉和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。
  平心而论,他设想易位而处,换他在郭京的身份上,被赵桓全权信任,他能做到比郭京更好吗?
  他觉得自己不能。
  起码改革军政这一条,他就做不到。
  他甚至都生不出这个心思,更别提有信心做好。
  但改革军政,对于当下的大宋来说,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。
  当然,前提是做好,把动荡控制好,否则那就是内忧外乱,会彻底搞垮大宋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