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离间

  确定了议和人选之后,大宋这边并没有立马让他们出发。
  现在的局势是越拖对大宋越有利,所以大宋这边并不着急。
  按照原本的历史,着急求和的应该是大宋。
  可自从郭京这个插曲出现以后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  亚马逊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,遥远的洋人国度就会引起一场飓风。
  郭京就是大宋历史上的扑棱蛾子,他的出现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走向。
  现在是完颜宗翰着急要求和,可他并没有认清形势,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。
  大宋这边,当然不可能再惯着他。
  是夜,天师府灯火通明。
  即便已经戌时,来天师府上香的人依旧络绎不绝,香火鼎盛。
  郭京站在天师府的祈福塔上,看着天师府内辉煌的场景,看着天师府外灯火通明,热闹非凡的大宋,心中百感交集。
  转眼间来到大宋,差不多有大半个月了,这颗心终于在大宋落地生根。
  “开个寺庙是挣钱啊!这简直就是无本生意。”
  郭京看着提着大篮子小包裹不停来上供的人,心里美滋滋的。
  现在功德箱一天都要清理个三五次,都是被金银铜板给装满了。
  要挣钱发展经济的话,郭京觉得天师府还可以再包装一下。
  什么投币许愿池,挂钱许愿树都要安排起来。
  嗯,等他从金人和谈那边回来就搞。
  “祖翁,康王殿下来了,他在三清殿内上香上了大半个时辰了。”
  高柄爬了上来,闷声闷气的和郭京禀报。
  “哦!”
  康王来的时候,郭京其实看到了。
  废话,那么招摇,带着那么多人,郭京站在这里想不注意到都难。
  只是郭京没想到,这家伙这么执着,这么能憋住气。
  他既不主动来找自己,也不主动离开,就等着自己主动露面找他去。
  “去,请他过来吧!”
  郭京想了想,最终决定见一下九妹。
  打探一下康王的虚实。
  这小子可不是个安分的主。
  目前来说,赵桓做皇帝肯定比赵构对自己有利。
  赵桓起码还愿意和金人打,也愿意保下忠臣。
  赵构……呵呵呵了。
  可能很多人认为赵构非要杀岳飞,除了金人要求的条件之外,就是岳飞坚持营救徽宗和钦宗,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皇位只能杀了岳飞。
  其实不然,同样的事情也在赵桓身上发生过。
  可赵桓,人家也没杀人啊!
  如今的李纲与南宋的岳飞来说,算是差不多的重要性吧!
  历史上,徽宗因为和钦宗争权,闹得有点难看。
  后来徽宗回来,还是李纲过去劝的。
  可赵桓并没有给李纲这个意思,这是李纲擅自做主,个人行动。
  李纲和岳飞事件,大体上看差不多。
  赵桓也只是把李纲给贬谪出去,也没非要杀了他。
  从这一点上看,郭京心里肯定偏向赵桓。
  “还以为国师不想见到本王呢!原来是在这里躲清净。”
  “不知道康王驾到,贫道有失远迎,失礼失礼了。”
  “哈哈哈,岂敢劳烦国师大驾。”
  赵构坐在郭京的对面,看着栏杆外的灯火长街。
  感慨道:“若是没有战争,下面的这些繁华真是美好啊!”
  “战争也是为了守护这份繁华,不论盛世还是乱世,繁华长街总是美好的存在。”
  赵构不切入正题,郭京就跟他打太极。
  “若我大宋足够强盛,金人必定不敢来犯。”
  赵构故作感慨地说道:“可惜,大宋能否强大,并非本王的祈祷便可达成。”
  来了来了,九妹九妹,狼子野心的九妹,你终于还是开口了。
  听听这话,不是自己祈祷就能达到?
  就差直接骂赵桓无能才导致大宋这个局面了。
  郭京淡淡一笑,说道:“陛下刚刚登基大宝,又恰逢金兵围城的局面,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,已经极好了,若是换成别人来做这个君王,只怕未必能比得上陛下万分之一。”
  不管赵桓听不听得见,忠心先表出去。
  反正只要好话说得多,总有一句能传到赵桓耳朵中。
  赵构眼神晦暗不明,他沉默了几秒钟,才附和道:“国师所言极是,皇兄的确魄力惊人。”
  “我大宋自太祖从开国以来,还从未斩杀过士大夫,皇兄能无视太祖圣谕,下诏诛杀六贼,这份手腕和决心,别人自然是比不上。”
  “本王看皇兄,颇有汉武风范,大宋在皇兄的带领下,百姓们必定可以安居乐业。”
  这话说的有水平,表面上听都是夸赞赵桓。
  实际上表达出的意思呢?全是离间郭京和赵桓。
  汉武风范是什么?
  汉武帝那是听信谗言连亲儿子亲老婆亲闺女都能杀光的人。
  又说赵桓不听祖宗的话,杀士大夫,暗戳戳说他不孝呗!
  最后又说什么,百姓一定能过得好。
  百姓过得好,那必然是吏治清明。
  可做官哪有不贪?
  吏治清明就说明当官的过得不好呗!
  这一番话下来,几乎就是把赵桓给贬了个遍。
  不孝顺,没亲情,不讲感情,对手下严苛。
  就问你在这种人手下做事,你怕不怕?
  不怕是吧?
  行,我接着说。
  郭京还没想好怎么说,赵构又接着说道:“不过,皇兄如此厉害,也有国师辅佐之功。”
  “国师年纪轻轻,便已经权倾朝野,乃是皇兄最看重的心腹,加官进爵比得上旁人一辈子的努力。”
  “若此次议和国师再立功劳,爵位或可再升一级成为国公,便是封王也是指日可待。”
  “我大宋一朝,终其一生能够在活着封王的也就童贯一人。”
  说道这里,赵构眉头一皱,又摆手道:“不好不好,童贯那人是内侍出身,而今又被皇兄下诏为六贼之一,如今他虽跟随在父皇身边,可将来下场可想而知……”
  “国师断然不会和那童贯那厮一样,他绝无和国师有相提并论的资格。”
  这话说的,要不是郭京知道历史上赵构是什么人,他真就被忽悠住了。
  任谁听到这话,他心里不恶心?
  赵构很明显是在说,郭京继续跟着赵桓混没有个好下场。
  你晋升这么快,马上就封无可封。
  而赵桓又是个那么不讲情面的人,你想想你封无可封的时候会是个什么下场吧!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