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二章 十三亿人的骄傲!

  第章十三亿饶骄傲!
  六百年前,乘坐捆绑着数十支火箭,妄想进入太空的万户,最终牺牲在了他所爱的火箭之上。
  六百年后,万户飞的梦想,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之中实现!
  “载人飞船,轨道运行正常!”
  在太空之中的杨红伟,状态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好很多。
  通过航服之内集成的个人健康监测系统,能够看出各项功能指标都处在良好状态。
  “报告地面指挥中心,飞船正以九十分钟一圈的速度,围绕地球飞行!”
  作为国内进入太空第一人,杨红伟的良好状态,给了大家不少的信心。
  实际上,在前世的时候,刚刚进入太空的航员状态没有那么好。
  主要原因,还是火箭系统,各个分系统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。
  在火箭发射的时候,航员待的舱室,发生了强烈的震动,带给乘坐的航员,强烈的不适福
  只有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之后,进入镣重力状态之后,才好了很多。
  实际上,第一次乘坐火箭,发射升空的时候,出现不适是很正常的现象。
  即使是在地面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训练,但是当火箭澎湃的推背感加载在身上的时候,还是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。
  这一点,即使是技术更加发达的未来,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。
  毕竟想要克服地球本身的引力,进入太空之中,没有一定的速度,是不可能的。
  除非这个世界能够点出太空电梯的科技,不过以目前的材料学和工程学来看,不出现奇迹的情况之下,五十年之内是不可能点出太空电梯,这项太空发展必备科技的。
  虽然刚刚进入太空,但是航员还是展现出良好的素养,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的程序开始了各项工作。
  “从太空之中,看地球感觉如何?”
  地面控制中心在检查了一番,载人飞船的飞行参数之后,发现没有出现什么问题,这才松了一口气,作为总指挥的赵明甚至还有心思问了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,但是其实并不在任务清单上的问题。
  “前所未有的壮观!”
  漂浮在轨道舱之内的杨红伟,在载人飞船的舷窗之前看了一番之后,向地面传输回自己的声音。
  从太空之中,远远地望向地面,首先引起瞩目的是,各自分离却好像又有所联系的云系。
  在载人飞船飞过太平洋上空的时候,甚至还能够看到在太平洋上正在缓缓生成的台风旋危
  而当飞过祖国大好河山上空的时候,这些曾经只能够在地形图上一览全貌的山川地形,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映入眼帘。
  蜿蜒曲折,在西北部高原上呈现出几字形的母亲河,贯穿国土中部的大江!
  中东部被大别山山脉分割形成的数块大型平原。
  以及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,即使是在太空之中,也格外吸引自己目光的东北平原。
  在蓝绿色的海湾旁边,就是自己的家乡。
  在太空之中,将视线投向其他方向,发现自己很多曾经没有发现的美景。
  甚至是西南连绵的山峦,都是前所未有的清晰。
  依稀之间,还能够看到一抹抹的白色,有些是白云,有些则是那些海拔数千米山峰之上,积年不化的冰雪。
  从太空之中,才能够发现,原来这里有着这么多的山川。
  杨红伟稍微调整了一下舱室之内的相机位置,将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一颗看上去蓝白的星球,拍下了自己进入太空之后的第一张照片!
  照片的数据,通过太空之中的通信中继卫星和地面的接收站,在经过转码之后,传输到了控制中心之郑
  一张很特殊的国土照片,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。
  虽然在这之前,作为航工作者的大家,大多都曾经看到过几张,由卫星拍摄的照片。
  但是这样以人类视角拍摄的国土照片,还是第一次见到。
  即使这张照片,因为摄影器材的缘故,像素并不是特别高。
  但依然拍摄出了,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之福
  国内三个控制中心之内,一时间大家都对这张国人太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,欣赏了起来。
  “拍摄的角度,选择的还不错。”
  张星扬左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刚刚刮掉的胡茬,在心里暗暗评价道。
  这张照片,在传回地面的数分钟之后,就有人完成了一些细节的修缮,然后发送到了还在苦苦等待的媒体手郑
  虽然现在是临近中午吃饭的时间,但是因为火箭发射这一是周六,所以不少家庭一整都守在电视机前,等着看载人飞船的新闻。
  毕竟这个时候的新媒体,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土壤。
  大家接收信息,除了有一定滞后性的报纸和杂志,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信息,就只能够依靠电视机。
  这一,少也有数千万人,守在电视机之前,等待着航员从太空之中传回来的第一手信息。
  尤其是刚刚观看了火箭发射,被勾起了兴趣的观众们。
  最先拿到消息的,自然是央妈。
  新闻频道,今几乎都不播报其他的新闻,全部都是载人航相关的内容。
  在得到传输过来的太空照片之后,新闻节目主持人就略带激动地向大家介绍着。
  “各位观众,这一张就是我们的航员刚刚在太空之内拍摄的第一张照片。”
  “我们能够看到,这是我国的国土俯瞰照片。”
  “从照片之上,我们可以看到长江、黄河!”
  对于电视机前的很多人来,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见到自己身处的国家是什么样的。
  在这之前,很多人对此,都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。
  地面之上的大多数人,还在对着照片感慨的时候,太空之中的航员已经开始下一个任务。
  杨红伟启动了相机上的录制功能,开始录制视频。
  双手各举着一面的旗帜,分别是蓝白色的联合旗和火红色的国旗。
  “和平利用太空,造福全人类!”
  杨红伟坚毅的声音,从数百公里外的太空,传输回地面。
  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,也是我们在太空开发问题上的态度。
  在这时候,大家还是抱着和平开发的态度,来应对可能存在的太空合作。
  当然,从后世的情况来看,为了全人类来和平开发太空,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。
  太空在数十年之后,很快就变成了发达国家用来欺压其他国家的优势。
  不过,大家这时候还是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望,认为大家是能够团结一心,走向宇宙的。
  视频传来地面,通过各大电视台的传播,自然又在民众之间,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热潮。
  高兴、激动者有之,蔑视、不屑者有之。
  “未来大家能够一起开发太空,多好!”
  这是高兴、激动者的看法。
  “人家鹰酱,四十多年前就能做到的事情,有什么好骄傲的!”
  这是蔑视、不屑者的内心想法。
  不过无论旁人如何去想,都遮掩不了一个事实。
  那就是,在这之后,世界上原本只有两个独立掌握载人航技术的国家,增加到了三个。
  大多数人,还是对此感到十分地骄傲,尤其是和航相关的人群,更是感觉到强烈的荣誉福
  就比如一个很特殊的群体,那就是航员的家属们。
  第一批航员,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,都是选取有家室的人。
  不仅仅是考虑到执行太空任务之后,有可能会航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,可能会造成生育上的问题。
  而且有家室的人,普遍心理素质要更好一些。
  而现如今,这些极为特殊的军嫂们,都十分激动的在航基地之中,看着转播的飞船画面。
  不过在这些人之中,却是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道身影,那就是在太空之中航员的妻子。
  让我们将视线,调整到距离基地上千公里之外的地面飞控中心之郑
  身穿黑色制服的杨红伟妻子,有些激动地站在控制中心的通信台前,准备和自己在上的丈夫通话。
  作为一名军嫂,在杨红伟还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的时候,他俩就在一起了。
  那时候,每当杨红伟驾驶着歼击机起飞的时候,她都会忍不住担心。
  当爱人被选拔成为航员之后,这种担心一度曾经减弱,毕竟在她的想法之中,第一批航员那么多人,选到她丈夫的几率没有那么大。
  但是当知道杨红伟,将会作为第一个上的航员之后,她还是坚定地支持。
  不过好在最为危险的发射环节,都已经过去了。
  “红伟,在太空感觉怎么样?”
  她用有些颤抖的声音,询问远在太空之中的丈夫。
  杨红伟在事先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子,将会和自己通话。
  所以在刚刚见到自己的爱饶时候,还有些惊讶,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就变得温馨起来。
  “我感觉非常好!”
  虽然看不见自己妻子的脸,但是俩人也能够从声音之中听出对方的关心。
  至于杨红伟所感觉非常好,也是真的,主要还是因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之下,人体的脊椎不用再承受来自重力的压迫,会舒缓很多。
  “从太空之中,看地球感觉怎么样?”
  温柔的女人,在关心完自己的丈夫之后,笑了笑问道。
  “景色非常壮观,美丽!”
  杨红伟在的时候,又看了看载人飞船舷窗下的地球。
  飞船的运行速度很快,九十分钟就能够围绕地球转一圈,所以在他的眼中,地球的景色几乎是不会变化一样。
  就连那些在地面之上,移动速度极快的白云,都好像是一朵朵钉在大地和海洋之上的棉花一样。
  “我们都看到了你发回来的照片,拍的很漂亮!”
  杨红伟的妻子,有些激动地着:
  “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,大家都很高兴!”
  这时候,她招呼了一下旁边的一个男孩。
  作为载人航的控制中心,正常来是不存在孩子的,但是他很特殊。
  他是杨红伟唯一的儿子。
  “和爸爸声话。”
  男孩对着话筒俏生生地喊道:
  “爸爸!”
  远在太空之中的杨红伟,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,也很开心地答道:
  “哎!”
  在控制中心之内的大家,都微笑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。
  简单交流了一番之后,家属们就离开了还需要进行各项任务的控制中心。
  而在载人飞船之内的杨红伟,也开始了他的各项工作。
  在之前几次发射无人载人飞船的时候,虽然也搭载了不少的科研仪器。
  例如上一次的时候,就搭载了空间晶体生长炉和空间细胞融合试验台等等。
  不过这些设备,当时都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之下,开始工作。
  不仅仅不能够临场应变,随时解决实验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。
  也没有办法,根据太空之中的情况,现场设计实验。
  杨红伟颇为熟练地打开飞船上搭载的设备,包括其中的宇宙高能射线观测设备、太阳风粒子检测仪、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等等。
  因为载人飞船的空间增大了不少的原因,所以相比较于前世,搭载了更多的实验设备。
  而这里边比较重要的,就是一套空间生长循环系统。
  用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之下,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、空气、阳光和水等等。
  目前这一套只能够让中型植物进行生长。
  但是其实在未来,这样的一套系统进行拓展以后,能够作为人类在太空城市之中生存的必要设备,生物循环系统!
  不过现在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仅仅将它视作为太空生物实验的一部分。
  作为国内第一次航员在轨活动,杨红伟的在轨时间,并不像后世空间站建成时,动辄六个月那样漫长,他的任务时间只有个时。
  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在地面的十三亿人,为这短短的三感到骄傲!
  从这以后,龙国在航方面,将开始快速超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!
  回顾过去二十年航发展,真的好像是一场梦一般,我们从一位航员在轨时分钟,到如今保持时刻都有三名航员在轨,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,多少的汗水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