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3章 刘封回南郑,诸葛瑾去南中

  “陛下,可安好?!”
  “丞相,可安好?!”
  时隔大半年,诸葛亮与刘封再次相见,互相问候一句,便相视而笑。
  刘封的大胜,诸葛亮倒一点也不意外,陛下天下无敌,打个孟获当不是难事。
  他意外的是刘封还带回了数名两长高的悍勇蛮将,还有数万蛮军以及三万藤甲军。
  使得季汉国力一下子涨了一大块。
  而刘封见汉中边防稳固,政治有序也不意外。
  他意外的是,他出征这段时间,诸葛亮驻军屯田,使益州蜀锦产量大幅提高,汉中粮食产量竟翻了四倍。
  百姓安居,夜不闭户。
  各路防御,稳如泰山。
  如今南郑的繁荣程度已不下成都。
  而此时丞相谈笑风生,满眼写着的都是自信。
  刘封与诸葛亮见面之后,又依次来看迎接他的其他文臣武将。
  光禄勋,羽林郎执金吾赵云已年近五旬,他苍髯短须,身形矫健,和曾经的白衣将军相比少了几分英气,却多了太多雄武和可靠!
  旁边跟着两个身姿挺拔的少年,是他的儿子赵统赵广。
  赵云抱拳:“陛下,这两个小子崇拜陛下,非要来此一见!烦扰了陛下……”
  刘封拍拍两个少年的肩膀:“既是四叔的儿子,自是朕的兄弟!来此相见并无不妥!”
  “恭喜陛下得胜回朝!”两人一起躬身下拜,
  刘封凑过去,小声对二人说:“朕允你等无人之时,称朕为兄长!”
  两个少年欣喜拜谢。
  又见卫将军黄忠,黄忠今已七十开外,须发皆白,看不到半点黑色。
  但却面色红润,精神十足,站在那里,腰板挺直,身形竟也无半分老态。
  记得原世界线中,他与夷陵之战受重伤而亡。
  今未受重伤,看这老头的精神状态,再打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。
  黄忠养子黄袭已经二十多岁,身披战甲,英姿勃发,已经成为了黄忠的副将。
  见到刘封躬身下拜。
  想来,这养子还是刘封介绍给的黄忠,如今也已娶妻生子。
  刘封颇感欣慰。
  看到黄忠如今尚在,刘封又想起了与自己一同征伐南中的马超。
  曾经的世界线中,马超大仇不得相报,又被人不齿,不受重用,最终郁郁而终。
  今生他于季汉终于证明了自己,归降季汉后,他揭发杨松杨柏,征战凉州,营救刘封女眷,抵抗匈奴,今又征伐南中。
  立下旷世大功。
  现在的他称心快意,英姿勃发,亦无半点早衰悲苦之相。
  看样子,他也有机会一同参加北伐。
  但还有一人令刘封担忧:
  “对了,孝直和文长还在上庸吗?”
  诸葛亮点点头:“他们尚在上庸,二人与孟达蒯祺共领三郡。有他们于最前线牵制魏军,汉中才得安然发展。”
  “孝直病情如何?”
  诸葛亮笑了笑:“我一直关注孝直病情,常派御医前去,反馈言孝直之病几已痊愈。陛下不必担心。”
  刘封坚信,诸葛亮不会信口胡说,他说的话一定靠谱。
  “那便好啊!”
  刘封感慨一声,举目看去,自己四周站着无数文武。
  除了诸葛亮,赵云,马超,黄忠外,还有李恢,糜竺,糜芳,张松,秦宓,吴懿,关平,沙摩柯,霍峻,孟获,孟达,马岱,邓芝,张翼,张嶷,吴班,马忠,傅肜,简雍,吕凯,程畿,张着,句扶,马谡……
  如此看来,如今的季汉,真一片欣欣向荣之景。
  可这还不是季汉的全部!
  还有驻守南中的马良,张任。
  以及驻守荆州和交州的关羽,张飞。
  此外荆交两地还有庞统,徐庶,赖恭,黄权,庞德,凌统,丁奉,徐盛等……
  阵容可谓豪华至极!
  刘封感慨之余心中不免又是一酸,倘若父亲尚在,看到这般景象,又会是怎样一副心情。
  大宴过后,众文武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。
  刘封邀诸葛亮于长亭漫步,继续商议国事。
  “陛下,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?”
  刘封思索道:“朕准备按照丞相当初的规划,咱们继续发展两年民生,积攒兵力,等着曹魏生变,三路齐进,逼向洛阳长安!”
  诸葛亮摇着羽扇:“南中新定,当新开商路,积攒钱粮人口为佳!免除后顾之忧,方可全力北伐。”
  “对了,还有件事我想请教丞相。”
  “陛下直言。”
  “现在马良张任协助孟节管理南中文武之事,北伐之前,我想将二人调回,共参与北伐。这张任的兵马统率,我想用王伉代替,丞相认为可否?”
  诸葛亮笑了笑:“陛下用人向来选贤举能,知人善任,何必问臣啊?”
  “身居高位,也怕自己看走了眼。”
  诸葛亮思索片刻,也给了认真的答复:“王伉忠勇果敢,值得信任又有大局观,臣以为,加以历练,他可胜任此位。”
  刘封点点头:“那么,庲降都督选谁来当最为合适?”
  诸葛亮沉吟道:“能担此职之人,需要善于统筹规划,能处理复杂政事,又办事稳妥可靠的人担任……臣倒是真有个人人选。”
  “何人?”
  诸葛亮拱手一礼:“臣的大哥,诸葛子瑜!”
  “哎??”
  刘封思索着点点头:“是啊,怎么把他给忘了。”
  诸葛亮并不是故意的在重要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家人。
  而是举贤不避亲。他认为诸葛瑾真有这个能力。
  刘封也明白,如果东吴不灭亡,诸葛瑾便是东吴大将军,一路平步青云,成为东吴首屈一指的栋梁之材。
  如今其既归季汉,弃之不用岂不是浪费?
  当即下诏,命诸葛瑾前去南中,协助马良管理南中诸事,为其以后统领南中打基础。
  另外,刘封有一件事并没跟诸葛亮说,他不确定诸葛亮是否支持。
  那就是现在的察举制,已被门阀所把持。
  寒微贫民根本没有出头机会。
  长此以往,必对国家不利,也对皇权不利。
  他想,使普通百姓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,也有加官进爵的机会。
  然而,现在士族门阀把持着主要社会资源和话语权。
  他本身也是士族出身,当下还需要士族门阀的支持,若使百姓读书识字,就意味着会有寒微出身的人士有晋升的机会,从而分走士族的利益,必然会遭到反对。
  曹魏不久之后将实行九品中正制,很多优秀人才得以发掘。
  他现在必须也得做点什么了!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