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父子谈心

  是啊,你哭归哭!
  可毕竟亲手将我刘封置于死地!
  别以为我不知道!
  你哭,你是念在我们父子之情,还是故意哭给别人看呢?
  你杀我,是为了给关羽报仇,还是为了给刘禅开路?
  是啊,你刘备是对人宽厚仁慈!
  可那是对别人!
  黄权叛了你,你照样善待其家人,刘巴不理你,你照样把人家当贵宾!
  可我呢?
  从刘禅降生的那一刻起,我就可有可无了吧!
  当初那个刘封,跟了你十三年,既有功劳,也有苦劳!
  没救关羽,怕上三郡有失,有错,但也没错!
  逼反孟达,谁都知道,那人本就是墙头草,没救关羽,他反!我去救关羽,他没去救,我若与关羽一同战死麦城,他同样要反!
  我是不是一样要死呢?
  刘封努力的让自己的心冷下来,不再去看刘备。
  “封儿……”
  他没看刘备,刘备却叫起了他。
  “啊?父亲。”
  “封儿啊,你可想死为父了!”刘备一把抓过刘封的手,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胳膊,慈爱的笑容溢于言表。
  “父亲,我也想你啊!”
  “我听说了,江夏让你治理得民生富足,井井有条,你知道为父听到这个消息有多高兴吗?”
  刘封心中骤然一紧,他觉得这或许引发了刘备的猜忌。
  但看着刘备一脸真诚的样子,倒像是真的很高兴。
  刘封一拱手,面露惭愧之色:
  “父亲,非我之能,乃江夏官员同心协力,我学老子无为而治。说实话,总共没去过几天江夏府。”
  刘封说的是实话,想必刘备都应该知道。
  刘备的眼神严肃起来:“这可不好!为官为将者,当勤勉,虽不用事无巨细,但也要知其要点,方能扼住咽喉,指挥若定!事亦如此,人也如此,你务必牢记。”
  刘封一怔!
  这是什么?
  帝王权术!
  刘备,你教我这个做什么?
  试探?
  引诱?
  还是对我产生了怀疑?
  我都把庞统送来了,你还对我怀疑什么呢?
  刘封不动声色,很单纯的一拱手:“孩儿谨记教诲!”
  “汝做得不错,当再接再厉,但为父尚有一句相劝!”
  “孩儿敬听!”
  “我听说,你教人在赈济百姓的粥锅中投掷一碰沙土,是何意也?”
  “是这样,当时,江夏粮价虽低,但一些穷苦百姓仍旧无钱购买,倒时便要饿死。孩儿便开仓赈粮,可江夏百姓众多,一旦煮粥赈粮,有钱的没钱的都跑来吃免费粮了。到时候有钱的不肯买,没钱的抢不到,赈粮之举便事倍功半。倘若撒上一捧沙土,有钱买粮的不屑吃了。没钱买粮的虽然吃着脏些,却不用抢了,也就都能活命了。”
  这招,是刘封跟和珅学的,却不知刘备会怎么想。
  刘备沉吟许久,点点头:“倒是个好办法!可封儿,这样做难免会遭来一些百姓的非议!有损你的名声啊!”
  刘封正色道:“父亲,在孩儿眼里,名声远没有真真正正的为百姓谋利重要!”
  这话的政治正确性很高了。
  既表达了自己为百姓谋福利的决心,又表达了自己对名声并不在意!
  这样的刘封,才是你最想要的吧。
  刘备赞许的点点头,又说道:
  “让百姓食沙土终究不妥。然封儿此举,却有道理。想来,战乱之年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不知何时,全天下的百姓才都能吃上干干净净的粥饭啊!”
  刘封一抱拳:“待父亲振兴汉室之时,相信天下百姓就都能吃上干净饭了。”
  “哎,可此事任重而道远啊!”
  刘备点点头,又拍了拍刘封的肩膀:“来,席已摆好,封儿与我一起入席吧!”
  刘封入了席,心中暗暗思索。
  这段话,刘备一直是长辈谆谆教导的态度,时而严肃,时而微笑,时而提点。
  完全不像是在提防他!
  但刘封又想了想。
  也未必?
  他提起赈粥这件事,摸不是在告诉我,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睛里?
  是我太敏感了吗?
  系统君,此时为何不给我个建议呢?
  刘封没在说什么,跟着入了席。
  耽搁几天,刘封要回江夏了,刘备又抓着刘封的手,叮嘱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,然而大多的叮嘱,都是让他克己修身,不要总沉迷于美色。
  刘封能咋办?
  只能点头称是。
  ……
  几天之后,吕范已经回到东吴,将在南郡之事说与孙权和周瑜。
  周瑜点点头:“也正常。”
  孙权沉默半晌:“公瑾,这刘皇叔不接招,又当如何?”
  周瑜想说什么,犹豫一下,摇摇头。
  孙权问道:“公瑾,你是否还有话说?”
  “不妥!”
  “有何不妥?”
  周瑜说道:“前面三次,确实是我江东被人落了口实,若无真诚心之举,刘备必然不会就范。”
  孙权点点头:“公瑾你说的倒是有道理,可孤该如何之诚?难不成,还要孤送个质子给他吗?”
  周瑜没说话,按照现在两家结下的梁子,若要展示诚心,可不就得送个质子给人家?
  孙权也明白这个道理,他犹豫了许久,终于说出了那句话:
  “难不成,非要我将家妹送过去,才能成此事?”
  周瑜赶紧拱手说了一句:“主公英明!”
  “公瑾,非要如此?”
  “若要刘封刘备父子反目,非如此不可!”
  “嘶……”孙权面露难色,他想了想:“若家母不允,又当如何?”
  周瑜说道:“那主公只能忍辱负重,不要去想刘封这个人了。”
  孙权能不想吗?
  这些日子,他想起刘封对他的羞辱,就火的睡不着觉!
  这种心结,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开的。
  这种恨,可要比对曹操的恨还要强上百倍!
  刘封不死,他这辈子都将活在阴影之中。
  孙权坐在大椅上,沉吟了许久,对身旁一年轻人道:“伯言,让家妹来一趟,记着,此事万不可让他人知道!”
  旁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书生一拱手,淡淡道了两个字:
  “领命。”
  然后离去。
  ……
  而此时,刘封抵达江夏,还没安顿好,诸葛亮的书信就到了。
  准确的说,这不是书信,而是三个锦囊!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