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当一回老六

  逻辑清晰,理由充分!
  刘封一通埋怨,说的县令惊慌失措,赶紧下拜道歉!
  刘封叹了一口气,摆摆手:“如今事已至此,怨你也没用!!”
  县令能说啥,只能跟着叹气。
  刘封站起身,负手踱步接着说道:
  “昔日刘备三顾茅庐而求得卧龙!我父督战赤壁,不能亲请凤雏,便用我前来,以示真心!此为秘密出行,否则被东吴知道,我必被截杀在东吴!汝须守口如瓶!”
  “下官明白,下官明白!”
  刘封想了想,忧心忡忡的说道:“然礼资已被盗,请庞统之事,却须得尽快,若被那东吴抢先便功亏一篑了!所以,所以我才要你须要在两日之内,帮我夺回宝物!”
  “啊?这太……”
  县令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因果缘由。
  分析一下,觉得有理有据,逻辑十分清晰。
  当是曹丕公子无疑!
  “公子,要不,我备些金银,先充做礼资?”
  刘封摇摇头:“哼,光有金银好做什么?庞士元乃世外高人,寻常之物他会看得上眼?”
  “公子说的是!”县令想了想,咬咬牙:“这样,我有一个三足赵鼎!乃高价从曹公处购得,可抵礼资。”
  “哦?拿给我看!”
  “哦!”县令赶忙退下,不一会,捧来一个造型古朴的战国三足鼎来了!
  精致华丽,上刻祥瑞鸟兽图案。
  一看就不是寻常之物。
  放到中小型的现代博物馆,能做镇馆之宝的那种。
  哪来的?
  如果这县令所言不虚,那应该是曹操差摸金校尉盗墓所得。
  卖给各地富豪显贵作为起兵之资。
  被这县令淘到一个!
  看来他想用这个鼎,抵掉自己辖区匪患的责任。
  那么刘封同学要就坡下驴,直接拿着赵鼎过江吗?
  没有!
  他一脸嫌弃的摇摇头:“此乃墓中之物,怎是从我父处购得,汝勿要胡说!再说了,庞士元乃高洁之士,岂可以此为礼资?荒唐!”
  县令有些尴尬!
  但又觉得在情在理。
  你看,公子一眼看出这是墓中之物,却不承认是曹操的东西。
  当然不能承认啊!
  承认了不就相当于承认曹操是盗墓贼了?
  “公子,还有还有!”
  不一会,他又拿出个铜镜!
  “相传此镜乃汉高祖嫔妃戚氏所用,亦被我高价购得,特献于公子做礼资。”
  刘封看了看,此镜做工极其精美,镜面非常光滑,照人清晰可见,虽然“分辨率”和现代镜子没法比,在这年头也是无比稀罕之物!
  他竟将铜镜掷于桌上,怒道:“我闻庞士元相貌不佳,送他面镜子,当羞辱否?”
  县令大为惊慌:“下官失策,下官失策,还有最后一件!”
  说完,他又取来一把宝剑,双手擎上:“此剑乃灵帝差人所铸,名曰中兴剑,一共造了四把,铭文皆同!这便是其中之一!我亦花高价购得,请公子过目!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刘封接过来,沉甸甸颇为厚重。
  这剑剑鞘装饰很是华丽,然而却一点不俗气。
  拔出来,“仓啷”一声,寒光顿显。
  竟是一柄八面汉剑,剑身细长,为“百炼钢”打造,八面如镜,长三尺三寸剑身刻小篆“中兴”二字!
  这算是当时最高的冶金水平了。
  没个三五年,铸成不了一把,是比较稀有的宝剑。
  刘封砸吧砸吧嘴:“此剑虽好,但与我父亲的倚天剑、青釭剑相比,还差些火候。”
  县令面露难色:“下官实无他物了。”
  刘封也知道,一个县令辛辛苦苦的收刮民脂民膏,能拿出这些东西也的确不易。
  便点点头:“也罢,也罢!就用它吧!其余两物,你且拿回吧!”
  县令陪笑:“不必不必,其余两物,算孝敬公子和夫人的!”
  刘封神色一凛:“哼,汝当我是什么人?看得上你这些东西?”
  “下官不敢!”县令陪笑:“只是剿匪之事,能否宽限些时日!”
  刘封想了想:“既有礼资,明日我便入吴!汝须在我归来之前剿灭匪患便可!但有件事你给我听好了,金银宝物能否夺回尚且次要,但那几个匪首千万要给我留着,待本公子归来,要亲自挖其心肝,食其肉寝其皮!”
  县令心下大喜,当即一抱拳:“下官明白!”
  刘封点点头:“黄县可有入吴之道?”
  县令回答道:“赤壁方圆百里,以长江为界,两岸不通往来,都怕借道出兵,但仍有百姓暗渡,渔家小船,走亲访友,而最近夏口粮价飞涨,很多人都从各地运粮去夏口兜售,几百里的江岸,真管也没法管,只要运不来大军,也就不甚在意。公子可借此民道入吴。”
  刘封心中暗笑,提高粮价之后,果然周边各地都跑去夏口售粮了,更确定了当初决定的正确性!
  他想了想,又说道:
  “如今我随从皆死,明日你须派四个熟悉吴地的侍卫,四名通晓吴语的侍女,打扮成客商,随我入吴。”
  “是,公子!”
  “你且下去安排吧!”
  “遵命!”说着,县令恭恭敬敬的退下了!
  那铜鼎和铜镜呢?
  当然是留在屋中!
  孝敬上级,人家可以不要,但你却不能拿回!
  这点规矩他还是懂的。
  刘封见他走远,闩好了门,抹了抹头上的汗。
  一旁的小乔张大了嘴巴:“我都以为你说的是真的了!”
  “什么真的?”
  小乔眨眨眼,小声道:“你该……不会真是曹丕吧!”
  刘封反问:“我是曹丕,那你是甄姬吗?”
  小乔一愣,忽然抿嘴一笑。
  她觉得这个男人很有趣。
  “没想到,你为了过江,竟然编了这么大一个谎!连我都差点信了。”
  “别说你,我自己都差点信了。这是没办法的事!现在咱们还需小心谨慎,等过了江就安全了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小乔羞涩点头。
  刘封试探着凑近小乔,轻吻了一下她的嘴角,小乔并没有拒绝。
  宽衣解带,这次小乔很配合。
  叮!寿命+7天……
  第二日,四名随从和四侍卫和两名侍女已经安排到位,整整齐齐站在那里。
  刘封一一看去。
  这四男四女都在二十五六岁上下。
  男的身形精健,目光锐利,一看就是精挑细选的优秀侍从。
  女的虽然不算漂亮,但五官端正,举手投足很得体,看起来很顺眼。
  刘封随便问了他们几个问题,对答如流。
  脑瓜子也不笨,刘封挺满意。
  县令在一林隐之处备好一民舟。
  一切准备就绪!
  两件古董刘封没说要,随从,侍卫也给打包好带着了。
  县令还准备了一大包钱财:
  “公子,此些许盘缠,可到东吴境内购买一些马匹,祝此行一帆风顺,马到成功!”
  刘封不客气的接过来,再次嘱咐道:“记得我说的话,汝须尽快处理匪患!”
  县令赔笑:“下官知道!下官知道。”
  扁舟远去!
  县令看着船,拱手相送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