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宣传安排

  今天本来就是有着高兴的事情大家才会有时间坐在一起。
  他们六个人都在海州有生意,平时多有来往,今年看到山阳这里突然出现在大蒜价格倒挂,立时看到了机会。
  按着往常的年景,大蒜的价格都需要在三四块钱一斤左右,毕竟种地的成本就得一块钱。
  再加上农户的辛劳,蒜商倒手,储存,损耗,人工,运输等等的费用,三四块钱也不高。
  找人查询了一番,今年的大蒜价格下跌竟然是“天灾”加“人祸”弄出来的。
  去年的高蒜价,让今年农户种大蒜的热情空前的高涨,又赶上大丰收,大蒜就多了起来。
  换成往年也没有这么乱七八糟的事情,也是赶巧,遇到了多少年遇不到一回的金融危机。
  要知道以往国内的大蒜可是有很大一部分要销售国外的,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,许多国家增添了不少严苛的出口条款。
  这么一来,再加上大蒜丰收,几个条件结合,你不卖自然有别人卖,价钱就这么一路下跌。
  当然,其中天龙公司因为做着进出口贸易,提前知道了这样的结果,在电子盘那里提前下空单布局,也是大蒜价格下跌的推手。
  不过不管怎么说,大蒜的价格现在是不符合正常价格的。
  许丰他们商量一番,决定也掺一手,这个好机会可不能放过。
  别的不提,年关节口的时候,大蒜可都是要有一段涨价机会的。
  只要抓好机会,那钱还不是随着他们来挣。
  所以大家各凭本事筹了一大笔钱,准备大干一场。
  不过大干一场归大干一场,但可不是盲目的干。
  他们手里的钱虽然不少,可对于整个大蒜市场来说,也是不多。
  那如何引导其它人一起参与进来,这就是许丰他们的算计。
  只要参与进来的人越多,大蒜的价格就会越快的回归正常的水平。
  到时候少说也是几倍的利润。
  何况人一多,惶惶大势之下,中间的风险也趋近于无,这是最好的办法。
  所以在研究了大蒜的价格之后,九毛到一块钱就成了许丰他们这些人定下来的收购成本价。
  随后他们先是四处制造大户入场的消息,然后明目张胆的收购大蒜,数量巨大的收购大蒜。
  这一次在华荣冷库存储的老柳因为投资过早,损失了大笔的钱,许丰也是看准了机会,才能把他手里的两千吨大蒜拿到手里。
  剩下的其它小户,相信也坚持不了多久,这个收购的数还得再多。
  到时候往外再宣传宣传,相信市场上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反馈。
  按许丰打探来的消息,现在一些散户都开始把大蒜定价到一块三毛五了。
  这是一个好的信号。
  事情进展顺利,其它人不停的恭维,许丰也是难辞热情,整个场面很是热闹。
  酒过一旬,大家只是喝酒助兴,谁都没有喝多,事情还是要做的,现在还不到庆祝的时候。
  许丰放下酒杯,看着众人说道。
  “酒暂时先喝到这里,往后给咱们喝庆功酒的时间还有很多,咱们趁热打铁,先把声势造成来。
  晓菲,你和小军还是去做宣传的事,不过这一次重点不是宣传咱们,把重点放在老柳他们那些人的状态上,来一次恐慌。
  先混淆一下市场,压一波价格,顺带着让他们猜测有大户入场强势收货。
  自卖自夸他们那些人警惕性高,莫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想。
  是市场不见好,卖货,还是趁低价,收货,让他们自己去琢磨,肯定能有好效果。
  都是一帮喊着不走,打着倒退的人。
  小山,你们几个一会儿去找找在华荣存储的其它蒜商,把他们手里的大蒜都拿下来。
  然后咱们停几天,让市场上的消息传几天,咱们再下场。”
  六人从开始的时候就定好,一般的事情都以许丰的意见为主。
  本身大家就是各自负责一块事务,听到许丰的吩咐,众人自然没有其它的意见,不过杨晓菲还是不解的问题。
  “许哥,咱们刚刚把价格提上来,往外鼓吹看衰大蒜后市,那不是把咱们前期做的努力全都赔上了吗?
  要不还是以大户入场的主要宣传目的吧,别到最后咱们再给别人做了嫁衣。”
  许丰摇摇头道。
  “其它人的看法我不关心,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或者做法,以他们那点存储量也动不了现在大蒜的价格。
  但山阳市场里王显忠他们那帮大户,可是咱们要注意的。
  他们虽然现在也在赔钱,但能坚持的住,只要他们不抛售,市场就乱不起来。
  都是在大蒜市场混了十几二十年的人,什么消息什么目的,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判断。
  咱们要是全力宣传咱们自己,没准他们还有些其它的想法。
  反倒是宣传一些看衰市场的观点,能把咱们故意宣传的身份模糊一些。
  毕竟咱们大力收购大蒜已经是注定的事实,换成谁也不会一开始就想到咱们“自黑”拉低蒜价。
  所以他们得想一想是不是还有人想在这里浑水摸鱼,他们要认赔出场,会不会给别人做了嫁衣。
  别忘了天龙的朱富贵手里可是有一大堆空单的,真要是认赔出场,得利最多的只能是朱富贵。
  只要他们有怀疑,不动手,咱们就有时间把咱们的优势做大。
  等到了最后大蒜的价格被提起来,到时候有利益跟着,那咱们就谁也不怕了。”
  被许丰这么一番解释,大家点点头,算是认可了这个理由。
  有组织的大户与单人乱干的小户那完全不在一个档次。
  华荣冷库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冷库,存储量现在只有五六千吨大蒜。
  做大蒜多年的老柳也算是这里的大蒜商了,每年都有几千吨的大蒜放在这里。
  剩下的一些小户想挣钱自然就要跟紧一个大蒜商的脚步,所以他们这些人结盟进了一个有默契的“小团伙”。
  今年的大蒜价格着实也是让老柳意外,两块多钱的收购价格不高,但也不算太低。
  结果没过多长时间,大蒜的价格直接腰斩还得过半。
  这谁能受的住。
  坚持几个月,最终没有办法,还是以一块钱的价格把库存出了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