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八路军第一场大规模攻坚战,万众瞩目!(第五更,求订阅)

  第301章 八路军第一场大规模攻坚战,万众瞩目!(第五更,求订阅)
  赵刚得知新一团发展如此的迅速,也是十分欣喜,道:“真的没想到啊,在这么短时间内,我们新一团就有一万五千多人了!”
  新一团的扩编和其他部队的扩编不一样,一直遵循的都是宁缺毋滥的原则。
  也就是要想加入新一团并不是想加入就加入的,是需要考核和相关的审查的,这就保证了新一团的兵员都是十分优秀的。
  看到新一团是超预料的发展,作为团长的李云龙自然是十分开心的。
  既然拥有了这么多兵力,那么自然要好好地发挥利用。
  作为全团上下兵力最多的一营,沈泉开口道:“团长,我们营来担任主攻吧!我保证拿下平安县城!”
  “团长,我们三营也可以!”
  “团长,我们八营虽然是新兵营,但是还是十分有信心的,交给我们吧,我们担任主攻!”
  “团长,我觉得我们营可以担任主攻!”
  各个营都是抢着担任主攻。
  每一个想着要打平安县城,各个都是十分激动兴奋。
  毕竟这可是一座大县城,同时也算是八路军第一次攻坚战。
  成败在此一举!!!
  赢了,振奋人心鼓舞士气。
  输了,那么影响不小。
  这是八路军第一场大规模攻坚战,一旦开打,必然万众瞩目!也必然关心结果!
  李云龙望向了沈泉道:“别跟我扯犊子,平安县城不是虎亭据点,你的一营就算有两千人,也拿下平安县城!”
  “这是攻坚战,并不是伏击战或者偷袭战,我们是处于弱势的一方,因此这事要从长计议〃ˇ!”
  现在新一团的兵力、装备以及士气都是相当不错,但是唯一有一点不太行的就是对于攻坚战作战经验丰富的缺乏。
  攻坚战,顾名思义就是攻克敌设有坚固防御的要地如城池、关隘、要塞或据点的作战。
  这些要地往往都是战略基点或重要的战役战术支撑点,事前设有较为完备的防御工事,配属若干防御部队,设定有防御预案,形成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。
  而攻击方往往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兵器,通过围困,切断敌补给或援兵通道,形成局部兵力优势,然后寻找敌防御弱点,集中兵力实施攻击,获得突破口,并投入预备队冲入突破口,分割敌防御体系,最终使敌防御体系完全瓦解,同时获得该要地的绝对控制权。
  按照目前得到的情报资料显示,平安县城现在的日伪军人数达到一万人。
  新一团是一万五千多人,人数虽然占据优势,但是作为进攻一方,这点优势并不足以决定战局。
  在攻坚战中,防御方的兵力火力都极为集中,因此对攻击方而言,难度很大。
  防御方通常没有退路,经常会做拼死一搏,利用事先预备的兵力火力给敌以重大杀伤,而攻击方要瓦解防御往往投入更多的兵力兵器,而且损失巨大。
  这个问题,李云龙之前也是考虑过的。
  现在新一团缺乏的就是攻坚战的经验。
  雷子枫望向了李云龙道:“团长,你部署作战命令吧,我们都听你的部署和安排!”
  古代著名的攻坚战战例有南北朝时期的白璧之战;安史之乱期间的张巡守睢阳之战;南宋的钓鱼城之战;国外有君士坦丁堡战役……这些战役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意,参考意义不大。
  不过李云龙是打算攻打平安县城了,那么肯定是有了详细作战计划了,肯定不会贸然的进攻。
  李云龙望向了在场众人,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道:“原本我以为我们新一团只有一万多人,我们就拿下平安县城的。”
  “但是现在既然有一万五千多人,那么我打算把河源县城也拿下!”
  一口气光复两座县城,胃口是真的不小。
  在场中的目光纷纷是落在李云龙的身上,眼神之中充满了期待和惊喜,以及浓浓的战意。
  体内热血沸腾!
  早就按耐不住了!
  李云龙开始分析道:“` 〃河源县城和平安县城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,一旦平安县城被围攻,那么肯定会出兵救援。”
  “到那个时候,河源县城内肯定是兵力空虚,我们就可以趁虚而入了!”
  “再者说,现在河源县城是群龙无首兵力空虚,他们自身难保,即便不派兵支援平安县城,我们也能轻松拿下!”
  自从上一次李云龙和楚云飞大闹了河源县城之后,是几乎把河源县城守备力量军官一锅端了,干掉了不少日伪军军官。
  之前李云龙在赵家峪的时候,又率领独立大队灭掉了河源县城守备力量的主力了。
  所以说现在河源县城的守备力量是十分空虚。
  现在同时也是群龙(李的的)无首,即便太泉方面安排了新的军官前来接管河源县,磨合以及熟悉都是需要时间的。
  所以说现在的河源县城是最弱的时候。
  李云龙要不是为了攻打平安县城,早就一口气端掉河源县城了。
  在攻打平安县城之前端掉河源县城的话,那么会引起平安县城日伪军的警觉,不利于攻城,所以李云龙才忍着不动。
  现在机会了,李云龙要一口气的光复两个县城!
  赵刚也都是有些迫不及待了,道:“老李,快说说你的作战计划!!尽!”
  PS:四月份了,现在自动订阅终于有8个了,还差两个,跪求个自动订阅破10,(求个神豪来个100vip点破蛋打赏?).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