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当了回老总,李云龙调动所有八路军部队!(第十更,求订阅)

  第104章 当了回老总,李云龙调动所有八路军部队!(第十更,求订阅)
  长期训练无人知。
  一战成名天下知。
  鬼子骑兵向来以凶狠彪悍著称,可以说是帝国皇军手中的一直王牌部队了。
  但是就是这样一直王牌部队,却在新一团的骑兵营是吃了大亏,落荒而逃。
  五百多人的加强鬼子中队最后是留下了两百多具尸体和战马逃了。
  损失过半。
  营副问道:“营长,要不要继续追击!”
  “不需要,我们完成了既定的作战目的了。”
  孙德胜也没有继续追击。
  “注意警戒!打扫战场!”
  这是骑兵营的第一次出战,能够打出如此的战绩,那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了。
  不少的骑兵战士都是负了伤。
  包括孙德胜身上也是挨了不少刀子。
  战场上,怎么可能会不受伤呢?
  这很正常。
  即便是受伤了,孙德胜也是十分开心。
  如果是换做以前,八路军根本是没有实力和小鬼子的骑兵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!
  因为根本没有骑兵!
  整个386旅都没有骑兵营!
  所以想都不敢想!
  但是现在新一团的骑兵营和小鬼子的精锐343木村骑兵中队打成了如此的战绩,这说明新一团的战斗力很强大,骑兵营之前的训练没白费。
  其实,中央军和晋绥军虽然都有着骑兵部队。
  但是他们的骑兵部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骑兵部队,不能在马背作战。
  这样的骑兵部队只能说是步骑兵,平时骑马加快机动速度,但是一旦到了战斗的时候,也就只能下马变成步兵战斗。
  没办法!
  骑兵训练不容易!
  但是孙德胜的骑兵营是正宗的骑兵部队,可以和鬼子骑兵部队硬碰硬的骑兵部队。
  打出了骑兵营的威风。
  经此一战,整个晋西北估计都会知道新一团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。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除了李云龙的新一团伏击了增援部队,其他的八路军部队也是参与到了作战中。
  主要是阻击第四旅团和第2旅团的增援鬼子部队。
  第四旅团由2个步(affg)兵联队组成了一个旅团,一个步兵联队有3800多人,按照这个标准计算,甲级旅团团的一个旅团有7000多官兵。
  面对小鬼子军队的一个旅团,抗日部队一般都需要调动两三个师迎战。。
  第21旅团是第5师团的主力部队,被称为“陆军之花”,月中旬登陆大沽加入驻屯军,战斗力也是十分强悍的。
  现在两个旅团从太泉出发,说明小鬼子对于这一次中心开花战术是十分重视,调集兵力支援。
  八路军怎么不可能让小鬼子在外围形成大的包围圈,自然是要阻敌增援。
  因此这么一大,整个晋西北直接是乱套了。
  不过主要参加作战的都是八路军部队。
  八路军部队有意和无意的都被李云龙调动起来了,参加了这一次打援作战。
  打起来了!
  彻底打起来了。
  许多中央军和晋绥军都是知道了八路军的情况,但是他们都不敢出兵帮忙,因为协同八路军作战是需要长官部的书面命令。
  他们没有命令,自然不敢出兵。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
  在整个晋西北打成一锅粥的时候,一个不速之客出现在了杨村。
  这个人就是枪王山本泰一郎。
  山本泰一郎从筱冢义男那里得知了清水二十三的凶手是李云龙,但是关于李云龙的信息资料并不多,也就知道李云龙的新一团就在杨村。
  所以,山本泰一郎就来到了杨村,准备狙击李云龙。
  问题是他并不知道李云龙长啥样啊!
  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  山本泰一郎在寻找机会。
  但是山本泰一郎并不知道,此时李云龙并没有在杨村,而是在李家坡。
  虽然山本泰一郎的枪法很厉害,但是不可能单挑整个团的。
  当务之急,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谁是李云龙。
  山本泰一郎的出现,对于李云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。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
  无论是高家岭还是黄龙坳,距离这两个地方最近的晋绥军部队就是楚云飞的358团!
  晋绥军隶属于晋系军阀,是清末晋省新军,萌芽于辛亥革命,发轫北洋时期,至民国十九年(1930年)中原大战前达到顶峰。
  中原大战失利后,晋绥军实力、地位大幅度下降,但仍然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建制,
  抗战全面爆发之后,晋绥两省划为第二战区,阎老西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,指挥第二战区所属部队进行抗战。
  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8月中旬,第二战区长官部成立,晋军编为第6、第7两个集团军,同时将第个骑兵旅、10个炮兵团。
  同时隶属于第二战区的还是八路军。
  到了现在,阎老西开始按照4个集团军的编制进行扩军,每个集团军辖2个军,每个军辖3个师,共编为4个集团军、8个军、24个师及直属和特种部队等。
  可以说,晋绥军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。
  楚云飞的358团是加强团,五千多兵力,是晋绥军的主力部队。
  平里镇。
  358团驻地。
  团部。
  一个人影急冲冲的走进了团部........
  PS:现在自动订阅才4个,跪求一个自动订阅啊,希望能破10,连续两天爆发10更以上.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