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寒门士子:我们太难了(3)求收藏,求鲜花

  “我……刚才不站出来,其实是不想欺负这些寒门士子,他们已经够难了。”
  当李逸说完这番话,大殿众文武皆是摇头苦笑。
  本以为骆宾王已经够狂妄的了,谁知,这小子一出来,更是狂妄到天际。
  在这些文武官员看来,李逸的水平很不错,而且,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,在长安城算是很难得了。
  但如今他要面对的是,早已享誉大唐的江南大才子。
  骆宾王七岁赋诗《咏鹅》,成为大唐诗词的启蒙诗;张若虚凄婉情诗,被名伶贵妇们争相传颂;贺知章的诗词狂放而不失细腻,引起大唐无数士子跟风效仿。
  这三人可以说当世最为有名的青年才俊,更是诗词名家。
  据说,就连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桌上,都会时常出现三人最新诗作。
  如今,这三人联袂出战,门阀子弟想要获胜,恐怕比登山还难。
  “不奢望能赢,能输的体面些就行。”
  这也许是众多王公大臣的共同心声。
  门阀子弟里,除了魏王李泰,李逸之外,最终又有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——王灵,来自门阀王家的嫡子。
  此人在长安也是少年成名,不过其最擅长的还是乐器诗歌方面。
  据说,此人和太子李承乾关系匪浅,深得太子的喜爱,常与一帮伶人在东宫奏歌载舞。
  骆宾王见门阀子弟的三人终于凑齐,神色露出一丝的轻蔑,只见他向魏王李泰微微一礼:“殿下,莫说我们欺负你们,诗词歌赋,四书五经……你等可以任意挑选。。”
  此话一出,在场门阀子弟皆是敢怒不敢言。
  李世民看到这一幕,心中暗叹:这个骆宾王才学虽好,可惜最终进不了朝堂之上。治理国家,可不仅仅凭才学就能治好。
  正当魏王李泰思索着如何选材拟题时,李逸却走了出来,摆了摆手,更为傲然道:“随意吧,既然是比才学,想写什么,写什么,岂不是更好,何必拘泥一个形式?”
  骆宾王、贺知章、张若虚三人听了这话,先是一愣,而后眼中透出一丝明亮。
  其实,刚才骆宾王说刚才那番话,比试就已经开始了。他看似让魏王李泰做出选择,其实那只是一个陷阱。
  因为,无论魏王李泰选取哪个题材,都是已处在了下风。因为,去挑选题材,本就是一种示弱的表现。
  这其实是一个智力的比拼,更是一种反应能力的对决。
  还好李逸反应比较快,只用一句话就瓦解了骆宾王的攻势。
  魏王李泰也暗道一声好险,同时狠狠瞪了骆宾王一眼,若非李逸反应及时,差点就上了那小子的当。
  “我看还是让圣上出题吧。”骆宾王向李逸一笑,神色里终于露出了一丝凝重。
  “你等远来是客,就按照你说的办。”李逸点了点头,而后看向李世民:“还请陛下拟题。”
  李世民脸上透着兴奋,他已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精彩的一幕了。
  还未开始,双方就已较量上了。
  “好,那朕就为你们拟定一个题目。”李世民沉思了片刻,而后道:“过些时日,朕要东行,登泰山祭告上天。不如,就以‘山’为题。”
  “好。”六人同时应承道。
  一旁侍立的太监,早已准备好了六张案几,以及上好的笔墨纸砚。
  以“山”为题,看似容易,要想写好却很难。
  因为太过常见,所以容易;因为前人写的太多了,所以很难。
  哪怕骆宾王、贺知章、张若虚是大唐帝国难得的天才,却依旧需要思索一下,打好腹稿。
  写文章,绝非表面那么简单。
  一,先看书法;二,再看文采;三,最后看立意。
  只有兼顾三者,才能算得上好文章。
  所以,哪怕身为大才子的骆宾王三人,也不敢轻易下笔。
  与此同时,李逸意识沉入了朋友圈,联系起了书圣王羲之。
  “小友,可有什么事?”王羲之询问道。
  “借你书法展示一下。”李逸直接开门见山。
  虽然他的书法功底很不错,甚至连李世民、房玄龄都交口称赞,但既然做了,就要做到惊天动地,震死这帮倨傲的士子们。
  “可以,我的英灵可以附在你身上10分钟。不过需要消耗1000友好度。”
  “那开始吧。”
  之前因为与王羲之时常聊天,向他讨教了不少,所以两人的友好度已达到了3000多。
  消耗1000点,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  李逸只感觉自己意识里多了一股震铄古今的书法技艺。
  虽然只有仅仅10分钟,但已经足够他写完一首诗词了。
  随后,在众人的一声惊呼中,李逸开始了。
  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
  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
  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;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”
  只见他笔走游龙,笔下的每个字都散发着点点光芒,当他写完之后,满室生辉。
  “什么?这字……这是书圣再生了。”
  “老天,这……这字不但具备了书圣的形,而且,具备了其神,甚至里面还多了一道若隐若现的道气。”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整个大殿文武百官,甚至连一直稳重的长孙皇后,都匆忙小跑了过来。
  “你们……再看这篇文章,简直……神作,神作啊。”
  “真是传世之作,流芳千古之作啊。”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骆宾王、贺知章、张若虚、魏王李泰、王灵五人眼睛直直地发呆,甚至连手中的笔掉在案几上的白纸都不自知。
  “太难了……我们太难了。我们还没有开始,他就已结束了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