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反其道行之,李逸上书李二(4)求收藏,求鲜花

  李逸的到来,引起了众文武的好奇和议论。
  就连长孙无忌、魏征等人,都感到疑惑。
  “难道这小子是来陈述冤屈的?”
  这几乎是所有人心里的共同想法。
  至于侯君集等人,内心则是欣喜若狂:如今长安城流言蜚语漫天飞,李靖父子终于坐不住了。
  侯君集根本不怕李靖父子来陈述冤屈,因为在外人看来,那是做贼心虚,而且,很有可能越描越黑。
  就算圣上相信他们父子,却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。
  朝堂议政,终于开始了。
  随着太监的一声宣告,宫门缓缓打开。
  文武百官整理好衣衫,组成四队,缓缓向宫门走去。
  满朝公卿,皆是四品以上的官员。
  礼毕之后,李世民威严地扫视了一圈群臣。当看到李逸之后,神色中露出一丝讶色。
  “众卿免礼,看来今日朝堂来了一位新面孔,不知道这位爱卿以后能不能坚持来朝堂议事。”
  李世民的这一句戏言,顿时引起众人的大笑。
  李逸的脸皮,何等的厚实,并没有因为李二的戏言,而半点窘迫。
  李二看了看那淡然处之的李逸,暗自点了点头,这小子有点门道。就凭厚脸皮这一点,就比他老爹有出息。
  若是李靖的话,面对着这戏谑,肯定会羞的无地自容。
  朝堂议政开始后,首先是三省各宰相陈情国事,而后是六部。所议论之事,无非是边疆战事,以及繁复庞杂的其他事宜。
  其中,最主要的应该是太学开学这件事了。
  正如李靖所猜测那般,李二在朝堂上确定了将在后日开学。其中,王侯公卿的子弟,可以推荐上学,不过却要经过考核。
  至于其他学子,考核的内容,将更为严格。
  要知道太学可是未来朝廷文武的储备基地,所以无论学识,还是能力,甚至样貌都在考核之列。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转眼之间,旭日东升,天已大明,而大殿上的议政,也终于接近了尾声。
  “诸位爱卿,还有人要陈奏吗?”李世民神色中带着笑意,眼神飘向了队伍后的某人。
  而众文武百官也终于放松了下来,一个个看好戏的样子,全都转身望向李逸。
  李逸知道,该是他上场的时候了。
  “臣有本。”
  说着,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。
  李世民和众文武顿时一诧,本以为这小子只是陈述一下,谁知竟还郑重其事地写了奏折,看来事态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重一些。
  别说其他人,就连李靖自己都有点懵圈了。本以为儿子,会在朝堂上诉苦这些时日受到的委屈,谁知他竟写了奏折。
  这下,李靖顿时提心吊胆起来,生怕自己这个胆大妄为的儿子,奏折里有不堪的言论,惹怒圣上。
  大殿上众文武百官,几乎所有人都在好奇李逸奏折里,到底写的什么。
  是哭诉自己的委屈?还是陈述传言的真相?
  别说他们好奇,李世民自己都好奇。所以,当内侍太监递上来后,他已匆忙打开了那道奏章。
  还未看其内容,李二便已惊声叫出了声:“好,哈哈,这字写的好。就凭这一点,朕就可以给你小子一个太学免试资格。”
  众文武心中皆是一惊,要知道李世民在书法上向来自负,从不会随意夸赞他人的字。因为,天下能让他夸赞出口的人,实在没有几个。
  如今,竟连圣上都为之叫好,看来卫国公家这小崽子的字,定是写的很好。
  对于李二的夸赞,李逸并没有觉得什么荣耀似的,只见其神色淡然,平和,并没有为之得意忘形。
  他得益于王羲之的真传,在书法技艺上,大幅提升,哪怕仅仅只是书圣的三分之一传承,依旧能碾压天下大部分士子。
  李世民看的很仔细,朝堂上落针可闻。
  众文武一个个伸长了脖颈,企图窥视一二那奏章里到底写的什么,能让陛下如此郑重。
  半炷香过后,李世民终于看完了李逸的奏章,而后露出了一副意犹未尽的神色。
  “众爱卿,你们是不是想知道李逸奏折里写的什么?呵呵,那好,就让你们都听一下。”李世民笑了笑,而后把奏章递给了旁边的内侍太监:“为众卿宣读一下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内侍太监捧起那道奏章,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。
  众文武越听越心惊,不仅仅是这奏章文采飞扬,更难得是大气磅礴,引经据典,而且还有一股浩荡正气夹杂其中。
  奏章的内容,并非是如众人所预料那般:既不是陈述自己的冤屈,也不是述说事情的真相,而是推荐人才。
  是的,推荐人才。
  而且,推荐的不是旁人,正是诸葛家族的诸葛青云。
  这无疑令所有人大吃一惊,要知道现在长安城,因为此事,正闹的沸沸扬扬。说他李逸收受诸葛家族的贿赂,准备为其谋一份官职。
  谁知,这小子非但不避嫌,反而出所有人的预料,竟不惜上书为诸葛青云谋官。
  “这小子是不是傻了?他更应该借此机会为自己辩白一下吧?谁知他非但不分辨,反而堂堂正正,光明正大地说出此事。”
  “这也许正是这位小公爷的高明之处。”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满朝文武中,无论长孙无忌还是魏征,房玄龄等人,俱都是满眼吃惊,思虑了一番后,再看向李逸时,都露出了赞赏之意。
  “这小子果然厉害,实乃是罕见奇才。”
  “是啊,这一点可比他老爹要强的太多。谁能想到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手段,
  此时,侯君集等人脸色,阴郁的吓人。
  他们如何也没想到,这小子竟出了这一奇招,轻松化解了这一诡局。
  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今天上朝,是来陈述冤屈,解释真相的,谁知他却反其道而行之,不顾流言绯语,直接推荐诸葛青云。
  以自己的行动,来证明自己的清白。
  可以想象,今日朝会结束,整个长安城都会传出,卫国公家小公爷,不顾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,为国家推荐英才。
  如此以来,不但让洗脱了他的冤屈,更能为他挣得一个“问心无愧,无视流言。”的美名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