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章 一反常态的杨阁老,群臣震惊!【新书求订阅】

  第171章
  胡安言辞恳切,表情中充满了真挚,俨然一副为了朝廷、为了国家而考虑的忠正之臣,只希望天子能够答应自己的请求。
  而朱由校也是满脸的左右为难。
  似乎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,好像就真的有多么不希望朝廷与百姓争利一样。
  在挣扎了好一阵子之后。
  天启皇帝才长叹一声,然后颇有些无奈的轻拍了拍桌子。
  接着把目光转向了站在文臣首位的杨涟,然后语气中略带征询意见的说道。
  “杨爱卿,对于胡侍郎所说的这个想法,你觉得怎么样?”
  文武百官的目光,顿时跟着天子一块转向了杨阁老那儿。
  在大家看来,接下来指不定就是一场朝堂上的血雨腥风。
  毕竟谁都知道,胡安明摆着就是阉党的人,是魏忠贤手下的大将。
  既然是胡安提出来的奏折,那就代表了阉党的立场。
  如此一来,东林党能够干休?
  甭管有没有啥好处,但只要是阉党想干的事,东林党就一定会尽全力让他们干不成。
  所以对于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几派臣子而言,都用有些隐晦期待着的目光看向了杨涟。
  而杨阁老在听到了天子的询问之后,二话不说立马从队伍中站了出来。
  干咳了一声,清了清嗓子之后。
  杨涟拱手说道:“回禀陛下,臣觉得胡大人说的很是在理,将盐业重新收归朝廷掌管,是可行、而且相当有必要的。”
  “如今我大明各地连年灾荒,四方边境又动荡不止,国库年年开销巨大。”
  “这般入不敷出,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巨大的祸患,所以老臣赞同这个方法。”
  “毕竟当年把盐业经营的权利放出去,是为了让百姓的得以更好的生活` 」。”
  “现在朝廷有需要了,那将盐业经营的权利收回来,也是情理之中,理所应当。”
  “毕竟没有国家,哪来百姓?”
  ……
  杨涟的一番话,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凛然,让人听了都忍不住肃然起敬。
  然而与之相对应的。
  是满朝群臣一片哗然的反应。
  大家伙都懵了。
  嗯?
  这还是他们所熟悉的杨阁老吗?
  好像有些不太对劲啊。
  姑且不论这些东林党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忧国忧民,为了天下苍生和家国安宁而忧心忡忡。
  但最起码的一点。
  东林党怎么不反对阉党了?
  这突然之间又变得步调一致,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  大家早就已经看惯了两党在朝廷上斗的你死我活,头破血流,恨不得当场把敌人掐死的惨烈态势。
  都有些不习惯这突然之间的转变了。
  更何况还是难得的步调一致。
  要说先前两党放下争执,共同支持同一件事,那还是在针对魏宁的问题上。
  毕竟魏宁是两党同时看中的人才,都争相想要拉拢过去,因此彼此间放下争执也是比较正常的。
  可问题今天讨论的,是朝廷重新启动盐业专营的事情啊。
  咋的,连这事儿你们都能有相同看法?
  还是说两党以后打算换一个斗争方式,开始搞起比较柔和的文斗派?
  总之就是莫名其妙。
  ……
  而此刻背对着文武群臣的杨涟,面上古井无波,心里只是不住的冷笑。
  哼!
  你们这群凡夫俗子,又怎么懂得我东林党的计谋高超,又哪里知道魏宁这个战略的高端之处。
  天下百姓的死活,和我们东林党当然没有关系,不过都是一群在我们土地上进行耕种的农民罢了。
  百姓们生活的怎么样又与我们何干,大不了还能够随时换一批。
  至于朝廷的国库有没有钱,那更加与我们八竿子打不着关系。
  没钱就没钱呗,只要东林党的财富不受到损失,我们东林文人个个有钱就行了。
  至于国库是情况危急,还是今天就当场破产,那都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  朝廷的钱又不是他们口袋里的,爱咋咋地,只要不影响东林党的利益即可。
  毕竟风水轮流转,这中原大地上来来往往多少个偌大的王朝,大明王朝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
  没了大明王朝,自然还有别的王朝来统治中原。
  但不管怎么说,也绕不开江南地区,绕不开我们这些在江南经营了多年的富商地主。
  所以对于杨涟而言。
  朝廷的死活不关他什么事,但今天之所以要说的这么大义凛然,完全就是为了实行魏宁的计划。
  只有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时,才会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。
  只要能够推动这件事,并成功把魏宁送到淮北盐运使的位置上。
  那要不了多长时间,原本属于南北二王的两淮盐业,都将成为东林党的产业。
  到时候他们这些传承多年屹立不倒的江南文人,就能够实力更加雄厚,底蕴更加深远。
  彼时还会怕改朝换代吗?
  还会怕朝廷打压吗?
  只要朝廷需要江南稳定,那就必须安抚住他们东林党。
  ……
  并没有在乎这些文武大臣们想什么,杨涟只是在表明了态度之后。
  突然又朗声(好诺的)对天子说道:“々` 老臣赞同胡大人的办法,但盐业的经营权放下去已有多年,想要重新拿起来,恐怕不是一件简单顺利的事情。”
  “尤其是两淮一带,恐怕会有颇多阻力。”
  “因此此事务必从长计议,慎重对待,最重要的就是选取一位才能过人,胆识不凡的大臣,亲自赴命前去。”
  杨涟的建议合情合理回。
  这反倒让天启皇帝的眼眸忍不住闪烁了两下。
  好家伙。
  这杨涟还挺配合的。
  朕还没说啥呢,他就三竿子接上来了,之前还从来没看过东林党这么积极的模样。
  尤其是在帮朝廷办事,支持朝廷决断的时候。
  看来魏卿在东林党那边还真是下了些功夫,要不然恐怕没这么顺利。
  …….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