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九世孙孔鲋,鲁壁藏书

  “山河?”
  王翦打量着面前宏伟的学宫,目前还未竣工,还能瞧见有工匠正在忙活。青砖黑瓦,屋檐下有乌鸟雕像栩栩如生。就这房宅,足以比肩皇帝在外的离宫。
  再看看旁边的学室……
  啧?!
  怎么这么小?
  黑夫是真的坑!
  明面上说什么官学私学并行,实际上官方的学室撑死两亩地。再扣除门口侵占的猪圈鸡窝,也就剩下半亩地,勉强容纳百人学习律令。
  再看看这山河学宫?
  说是私学,比官学还气派!
  如此对比,学室就像后娘养的……
  “这学宫……不太对吧?”
  “君侯聪明。”
  “嗯?”
  黑夫兴冲冲的指向远处,“此地为主宫,位处正中心。各家弟子,皆需至此学习律令、数术。像周围还得继续扩建,各家都得有专门的学宫,起码得和学室差不多吧?”
  “本侯明白了。”
  “君侯明白就好。”
  “你所谓的官私兼并,是这样?”
  “咳咳……”
  王翦是哭笑不得。
  也就皇帝罩着,黑夫能这么干。
  否则一顶顶帽子就扣过来了。
  黑夫以权谋私!
  黑夫打压学室!
  黑夫意图不轨!
  黑夫……有几个脑袋?
  王翦望着周遭,也是感慨。这些年来,秦国也是大兴土木。就说咸阳宫,皇帝要仿造六国王庭,并且还都得在章台宫下,以此彰显他横扫六国的不世功绩。听说这两年皇帝觉得章台宫太小,要建足以容纳万人的王宫。若是将支出用以扩建学宫,或许……会更好!
  “缺钱吗?”
  “太缺了!”
  黑夫提起衣袖,竭力的卖惨哭穷道:“我原本想建个二百亩就成,没曾想张苍却说不够。毕竟除去弟子稚生,还有各家名仕大贤,他们也需要住的地方。还说最好再有片草场,用以骑马射箭练武。我让他算算,他说有个五百来亩也就够了。”
  “倒也正常。”王翦是边走边看,淡然道:“上已准许学宫扩建,并且愿意出资修造。但你要记住了,这学宫是秦国的而非你云氏的。”
  “下吏不敢贪功。”
  “如此甚好。”
  “那钱呢?”
  “先欠着。”
  “国……国债?!”
  “什么?”
  “咳咳,没事……”
  黑夫连连摆手。
  王翦的告诫,不无道理。包括陈平萧何,也都提醒过他。就如昔日齐威王立稷下,便设大夫之号,招致贤人而尊宠之。秦国可以支持他建造学宫,大搞文艺复兴。前提是,学宫能为秦所用。这也正常,就像后世的很多顶尖学府也是公办的。
  “若是没钱,老夫先出了。”
  “那先来个三百万钱!”
  “五十万,多了没有。”
  “也成……”
  苍蝇再小也是肉啊!
  “自南征起,秦国便很缺钱。南方边郡县粮仓告急,已经开始动用各地存粮。陛下的驰道还未修好,还要耗费巨资打造三万锐骑。拖你的福,有御史当朝弹劾陛下是穷兵黩武。”
  “三万?”
  黑夫也是面露诧异。
  就算三万匹戎马,便值三亿!
  始皇帝的野心无法估量啊!
  “你以为如何?”
  “咳咳,花就花了。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王翦饶有兴趣的看着黑夫。
  他倒想听听有何高见。
  “吾尝闻诸侯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。起视四境,而秦兵又至。然秦以攻取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。钱不花在军备上,难不成花在赔款上?”
  “哈哈,说的好!”
  王翦用力拍着黑夫肩膀。
  差点没把黑夫拍成内伤。
  难怪皇帝还未袒露身份。
  这是把黑夫视作知己了!
  因为,皇帝也是这么想的!
  ……
  走进主宫。
  里面依旧弥漫着股桐油味,地上铺着木板,有需数人合抱的负栋之柱。宽阔的三丈讲台,后方挂着幅帛图。自上而下垂于黑板。
  帛图画着位中年男子,留有美须髯,蜂准、长目、挚鸟膺。着袀玄戴通天冠,腰间佩有美玉长剑。右手握剑,剑指前方。纵然只是帛图,却依旧有股睥睨天下的气概扑面而来。
  “这是陛下?”
  “对。”
  “不太像……”
  王翦轻轻摇头,准确来说是削瘦年轻了些,更像及冠掌权的时候。就算秦始皇本人站在旁边,估摸着也就只能看个大概。
  “您老再瞧瞧上面。”
  “精忠报国?”
  “然也。”
  “你倒是聪明。”
  王翦环视左右。
  两侧还挂着不少名言警句。
  当然,大部分都是强调要忠君爱国。
  见他们到了后,早已到达的名士纷纷起身行礼。
  “见过君侯、县君!”
  “不必多礼。”
  王翦笑着抱拳回礼。
  他看向众人,大部分也都认识。
  比如学宫祭酒张苍,这位可是闻名遐迩的全才。精通稷下九流,人脉极广。秦国各地名仕大贤,他或多或少都认识。至于徕服和许从,他也曾见过。
  “足下可是荀子高徒,浮丘公?”
  “君侯有礼。”
  对方年过五十,留有长须。头戴儒冠,着灰色帛服,举手投足透着股儒雅气质。旁边也有位中年,比他要略显年轻些,穿着打扮几乎相同,只是腰间挂着块美玉。
  “这位是?”
  “先祖孔子,九世孙鲋。”
  “先生有礼。”
  “君侯威名响彻六国,鲋可受不起。”
  “呵呵。”
  王翦是笑而不语。
  黑夫这手阳谋还真够狠的。
  想不到,连这腐儒也来了。
  孔鲋博通经史,文采绝妙,善论古今。秦国灭齐后,招揽各地大儒入秦。孔鲋不仕,令其弟子叔孙通出仕秦国,还被封为待诏博士。这回南下闽中教导越人的博士,便有叔孙通。
  本来孔鲋压根不想为秦臣,更不愿入咸阳。因为他知道,秦国只是将他们这票儒生视作吉祥物,以此彰显他的宽厚仁德。秦廷之上,博士压根没多少话语权。
  结果浮丘伯便找到他,告诉他要准备前往泾阳,为学宫先生。等他骂完后,浮丘伯才说自己也是没的选择。儒家若想繁荣昌盛,他们就必须得来。
  怎么?
  秦国还能罢黜儒家?
  是的,还真能!
  浮丘伯便将张苍所言,一一复述。简单来说,秦国现已兼并天下。虽然还未罢黜百家,但说句独尊法术也不过分。黑夫的出现,让事情有了转机。他准备建造学宫,还要超越昔日的稷下。所以是广邀天下大贤,教书育人。
  若是不愿意来的也不碍事,秦国不强求。各家谁不肯来,那就是公然和秦国唱反调。你们做初一,那秦国就做十五。首先是禁止这家弟子为官为吏,其次便是禁止书籍流通。秦国现在还掌握了造纸印刷,仅仅是泾阳一处地方,每日便可成书上百册!
  齐鲁之地,算是儒家的大本营。秦国便要在临淄等郡县,大规模拓印墨家、法家等书籍,并且免费赠予当地人。物美价廉的书籍,足以取代笨重的竹简。加上禁止儒生为官为吏,便能让很多本就不够坚定的弟子放弃。
  短时间内,儒家影响力自然不会受到影响。可三代之后,谁还知道你儒家?所谓诗书春秋,也都将与儒家再无关系!
  孔鲋是何等聪明?
  经过浮丘伯这么劝说后,瞬间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。皇帝怕是要借助学宫,整顿百家门徒。
  顺秦者昌,逆秦者亡!
  思来想去,孔鲋也是决定入秦。
  老夫也能谈,老夫也能爱秦国!
  管谁是天子,儒家繁荣昌盛便可!
  “先生昔日不愿入秦,此次入秦又是为何?”
  王翦并非是讥讽,而是试探孔鲋。
  “此事说来话长。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“鲋半年前祭祀先祖时,发现宗庙墙壁有些破损。鲋便找人修缮,未曾想里面竟藏有卷先祖亲笔所写的竹简。”
  “是什么?”
  “书曰:秦虽小而志大,虽处僻而其政中,其举果,其谋和,其令不偷。亲举五羖大夫于系缧之中,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,以此取之,虽王可也!既先祖都赞赏大秦,鲋能为秦效力亦是无上殊荣。”
  我抄?!
  黑夫面露诧异。
  这操作有点眼熟啊!
  【第1更送到~】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