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作战会议

  西面的応州城唐军坐镇応州,又手持火焰喷射筒,几乎固若金汤。
  南北两面唐军士气旺盛,又在他们攻城时以逸待劳,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,反观晋军却已经进入三而竭的阶段。
  即使他知道东面会有部队埋伏,他仍然别无选择。
  如果把秦洛的包围阵的南北西三面比做“壶”,那独孤世忠的兵马就相当于“盖”。
  往东,或许他还能从“壶”和“盖”之间抓住微小的机会让一部分部队逃脱。
  更何况,他太自负,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,更接受不了丧家犬一般逃出包围。
  秦洛或许就是拿捏住了他的性格,也或许没有,因为即使他识破计划,他也没有全身而退的好方法。
  他的失败,几乎是注定的。
  ……
  応州城附近。
  秦洛坐在沙盘前,不断推演着燕云十六州的局势。
  与东方无敌看法相同的是,秦洛也知道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,燕云十六州落入手中如探囊取物般轻松。
  但晋国绝不会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,东方无敌的失利势必会引起晋帝的重视。
  晋国的援军一定不是小打小闹的添油战术,极有可能会出动大规模的部队。
  秦洛猜测这个数不会低于八万。
  结合晋国的国力来看,大约就是十万,就是晋国短时间内能调动的极限兵力了。
  当然这并不意味晋国只能出动十万兵力,只是大规模部队出动,需要的粮草补给,抽调的兵力都不是小数目。
  战争不仅仅局限于战场。
  军队背后国家的经济实力,对战争的重视程度,都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根本因素。
  晋国出动部队的战争目的是守住燕云十六州,不让它们落在唐国手中。
  在晋帝看来,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“不必要”的战争,他没想到唐国竟然真的敢出兵。
  因此对于这场战争的投入,晋帝的心理底线是很低的,在他看来,这属于“意外地”投入。
  赢了也只是保住本就归属于晋国的燕云十六州,它的战争预期获益很低。
  只是碍于它的风险高,晋帝才准备发动十万大军。
  事实证明,秦洛的想法有道理,晋国出动十万援军,与秦洛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  秦洛指向三河镇。
  这是坐落在儒州城以南三十里的一个小镇。
  他沉声对几个将领道:“三河镇将是此战关键,晋军援军初来乍到,很难做出什么奇袭的举动,他们一定会以稳妥为主,去接应东方无敌的部队。”
  陆信接道:“这么看来,三河镇将是晋军必经之地?”
  “没错。”
  秦洛点头赞许道。
  “北面是晋军行进的最容易的方向。
  西面不用说,想从西面过来不仅需要绕行,还有応州城守在那里。
  东面有一万骑兵,三万步兵,是块难啃的硬骨头。
  没有以较小损失拿下的把握的情况下,晋军不会贸然打过来。
  南面是我们的三万人马,而且晋国援军如果从南面袭击需要绕行一段。
  只有北面,部队数量最少。
  相对来说从北面突击要走的路程更短,东面与南北两面又存在缺口。
  晋军为了求稳妥,一定会从东北方向派精锐袭击,撕开缺口,以此为突破口接应东方无敌。”
  秦洛冷笑着,心中道:“看来,你们晋国还完全搞不清状况啊!等过阵子你们才知道什么叫后悔。”
  此时,一个将领道:
  “那我们从正面进攻,尽快拿下东方无敌,彻底切断他们汇合的希望,让晋军无功而返。”陆信提议。
  “不妥。”
  秦洛摇头。
  “这样虽然是最直接的办法,但收益没有那么明显,我们的人马难免有所损失。”
  “而且晋军一定也会做出我们会进攻东方无敌人马的判断,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,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拿下东方无敌。
  “困兽犹斗,强行想拿下东方无敌的部队,难保他们会不会破釜沉舟,与我们决一死战。”
  秦洛缓声道。
  “依本宫看,围而不战,去阻击晋国援军,才是上策。”
  “东方无敌的部队已是人困马乏,留下部分人,做出包围的阵仗,让他们时刻处在恐惧中,他们也不会分辨出来。
  “而我们的部队大可以以逸待劳,不断消耗东方无敌部队的精神士气。”
  “晋军以为我们会拿下东方无敌的部队,在路上对我们的防备就会减弱,正是阻击的好时候。”
  秦洛站起身来。
  “本宫带领南北面三万大军,去三河镇,阻击晋军,打他们个出其不意。”
  陆信暗暗心惊。
  殿下的计谋不按常理出牌,胜在路数奇诡,令人防不胜防。
  陆信也明白这招他们这些将领玩不转。
  这要建立在堪称恐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,极为大胆富有新意的的战争意识上。
  也需要极度敏锐的战争嗅觉和更为激烈的战争节奏。
  在秦洛身上,陆信才明白什么叫做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挥敌人。
  太子殿下果然是恐怖!
  ……
  半日后,三河镇。
  秦洛率军马不停蹄地赶到,还没停下来喘口气,秦洛就开始召集众将开始作战会议。
  “众位无需拘谨,大胆发言。战争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智慧,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。”
  秦洛说完,众将均是坐在座上皱着眉冥思苦想。
  赶来的李存孝率先开口:“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势头,既然我们有炸药包和火焰喷射筒这等杀器,何不好好利用我们特有的优势,杀一杀晋军的锐气。”
  陆信道道:“炸药包和火焰喷射筒虽然强悍,但还做不到大规模列装,晋国援军规模庞大,恐怕难以对其造成震慑。”
  独孤世忠点头:“陆信说的没错,我们大可以依托地形。三河镇周围河流湍急,栈道稀少,正是易守难攻之势,我们只需把持大桥,把晋军堵在三河镇外。”
  李存孝也此时又道:“我们不一定要全部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筒,集中起来先攻一点,然后派出部队强袭,出其不意之下,晋军的士气定然会瓦解大半。接下来对抗也会轻松许多。”
  独孤世忠道:“晋军人数众多,即使我们强袭,打击了一部分晋军的士气,但对晋军总体士气影响有限。晋军将领也不会坐以待毙,看着晋军士气低落下去。”
  “何况主动出击我们的部队也会有所损失,火焰喷射筒和炸药包固然强悍可也不会躲着唐军士兵专门找晋军。”他补充道。
  几人虽然都在讨论,但是也算各有各的看法。
  秦洛淡笑道:“打仗这件事,身为指挥官做出的决策必然是会左右战局的。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,这很不错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