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4章 人为制造粮价高点

  西安一座私人宅邸内。
  锦衣卫千户王忠高高举起酒杯,对着在座的十几个商人比划了一圈:“多谢诸位的款待,王某感激不尽!”
  “王千户客气了,这都是我们该做的。”
  “王千户是皇上面前的红人,能给您接风是我们的荣幸!”
  “咱们敬王千户一杯!”
  推杯换盏间,王忠喝了一杯又一杯。
  很快,王忠喝多了。
  他眼神迷离,一张脸红的像猴屁股。
  说话时言语含糊不清,时而高歌,时而低语,不仔细听还以为在自言自语。
  每次端起酒杯喝酒时,他身体都不受控制地摇晃,仿佛随时都会钻到桌子底下。
  陪酒的商人也好不到哪儿去,一个个面红耳赤,醉意朦胧。
  并非所有人都如此。
  其中几个酒量大的商人脸上虽有醉意,意识却十分清醒。
  他们用眼角余光盯着王忠看了一会,知道打探消息的机会来了。
  一番眼神交流后,其中一个商人端起酒杯问王忠:“王...王千户,陕西距离京师...千里之遥,您老是往这跑得多累啊!”
  “哎,”王忠长叹一声,“没...办法,吃的就是这碗饭。这次...更惨,元宵节都是在路上过得。”
  “这么急,肯定是有大事吧?”
  “倒也...不是什么大事,一堆破粮食而已。”王忠独自喝了一口闷酒。
  粮食?
  听到这两个字,假醉的商人们立刻竖起了耳朵。
  在座的所有人都参与了屯粮。
  除了少部分人是在锦衣卫的要求下参与屯粮,剩下的大多数都是自发屯粮。
  屯粮的目的有两个:一,保护资产不缩水;二,囤积居奇赚取差价。
  在所有人的默契操纵下,整个陕西的粮价一天比一天高,他们赚的也一天比一天多。
  身为屯粮的受益者,他们当然不想让朝廷往陕西运粮,更不想粮价下跌。
  “王千户...朝廷是要往陕西运粮吗?”有商人疑惑地地问。
  据他们刚刚得到的消息显示,朝廷并没有向陕西调粮的计划。
  难道消息有误?亦或是王忠在骗他们?
  “不是朝...朝廷,是陛下!”王忠醉意朦胧地纠正道,“陛下听闻陕西...粮价高涨导致百姓生活艰难,很是痛心。特从边军的嘴里挤出二十万石粮食,准备...运到陕西低价出售给百姓。”
  原来如此!
  听到王忠的解释后,商人们打消了心中的疑虑。
  毕竟王忠没必要骗他们,而且不能凭空能变出来粮食。
  想明白这个道理后,商人们开始思考另一件事。
  二十万石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。
  如果在这个时候低价投入市场,陕西的粮价肯定会出现下滑的趋势。
  至于下滑多少,所有人心里都没底。
  这还不是最关键的。
  最关键的是什么?
  粮食上涨的势头被掐灭了!
  商人靠什么挣钱?
  低买高卖!
  理想状态是在粮价的最高点把粮食卖完!
  但谁也不知道最高点是多少。
  还有就是,屯粮的士绅、商人并非铁板一块。
  他们大多都是各自为战。
  粮价一旦出现下跌的趋势,很多中小粮商会做出恐慌性抛售的行为!
  因为他们无法预估未来的粮价是涨还是跌。
  最稳妥的方法就是抛售!
  在他们的带动下,陕西各地所有粮商将开启抛售模式!
  届时粮食的价格将一落千丈!
  陕西有数百万人口,每日耗粮无数,崇祯为什么只准备了六十万石粮食就敢平抑粮价?
  在崇祯看来,炒粮食和炒股一个道理!
  买涨不买跌。
  屯粮的人都想在高点抛售。
  他要人为的制造出粮价高点,迫使屯粮的人抛售。
  就算对方不上套,六十万石粮食也足够缺粮的百姓渡过春天。
  等到五六月份夏粮成熟,这场屯粮的闹剧将彻底告一段落。
  商战的最高境界并不一定在商业上拼个你死我活,还可以打一场心理战。
  只要拿捏了对方的心理,就能赢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
  现场精明的商人很快想到了这一层,他们不允许粮价出现高点。
  一个商人问:“王千户打算怎么卖出这些粮食?”
  “这...”王忠故意露出为难之色,“哎,毫无思绪!”
  “王千户,”另一个商人眼珠转了一圈,“卖粮的话...交给谁卖都一样,不如交给我们卖,不知千户大人意下如何?”
  “你们?”王忠眯起了眼睛,“谁都知道你们在高价卖粮,我要是把粮食卖给你们,不但会被人指责助纣为虐,还会违背陛下的旨意。”
  “不妥,不妥!”
  “千户大人此言差矣!”那名商人说道:“我们当然会按照陛下的旨意低价卖粮。”
  “当真?”
  “当真!如有半点虚假,任凭处置!”
  王忠呵呵摇头:“此事关系重大,我...信不过你们呐!”
  几个清醒的商人用眼神快速交流后决定给王忠交实底:“千户大人,我们确实会低价卖粮,而且是大张旗鼓的卖!”
  “少来这套,说实话。”
  “嘿嘿,”一个商人笑了:“每天售卖的低价粮都有数量限制,而且能买到低价粮的都是自己人。无论上面怎么追查,低价卖粮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!”
  王忠心中冷笑,脸上却故作惊讶:“你们的意思是找托?”
  “千户大人果然睿智,一下就看透了我等的小心思!”商人开始拍马屁。
  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,王忠不再继续伪装,对着所有清醒的人说道:“粮食可以卖给你们,说个价吧!”
  商人们迅速凑到一起低声商议。
  陕西粮价是二两八钱一石,他们不可能按照二两八钱一石买王忠的粮食,否则无利可图。
  也不能出价太低。
  王忠虽然是锦衣卫,但也只是一个千户。
  既然敢干这种事,说明上面有人,有人就需要用银子打点关系。
  几经商议后,商人们确定了收购这笔粮食的价格:每石二两四钱!
  王忠听到这个数字后眉毛抖了一下。
  这笔粮食购自福建,所有成本加起来是每石二两。
  商人收购价实二两四钱,他每石粮食能挣四钱。
  二十万石两共计挣八万两。
  果然还是经商挣钱!
  看着已经上钩的商人,王忠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说道:“诸位,价格高点低点无所谓,我还有一个要求!”
  “千户大人请讲!”
  “我只要银子!”
  商人们你看我,我看你,随后同时点头:“没问题!京师只认银子,千户大人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!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