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7章 旅顺

  明军水师舰队出海后迅速调整队形。
  鸟船冲在最前面。
  鸟船船头十分尖锐,远处看与鸟儿的嘴十分相似,体积相对小,吃水浅,可以在风浪中平稳航行。
  主要用于侦查以及战后打捞落水的战利品和尸首。
  龙骨炮船和福船在中间。
  哨船分列左右警戒,冬船跟在最后面航行。
  在东南季风的帮助下,舰队航行速度非常快。
  早晨出发,午后就抵达了百里外的隍城岛。
  隍城岛位于山东登州和辽东旅顺中间,分为南隍城和北隍城两个岛。
  明军当年在此驻军,把这里当成跳板收复辽南。
  松锦之战后,明军兵力吃紧,战略性的放弃了城隍岛。
  袁枢手拿千里眼向岛上看了看,没有发现近期活动的痕迹,于是挥舞令旗指挥小股部队登岛检查。
  鸟船上的明军水师官兵操控着战船来到岸边,拿起武器登岛巡视。
  巡视一圈后用旗语告诉袁枢:没人,一切正常。
  袁枢用旗语告诉各舰船,抛锚休整,想生火的可以去岛上生火。
  士兵们非常高兴,轮番去岛上生火游玩。
  随着时间推移,海面被黑暗笼罩。
  次日黎明,明军水师早早地吃完饭拔锚起航。
  晌午时分。
  大明水师舰队抵达旅顺南边的海面上。
  袁枢拿起千里眼,隐约能看到海岸的轮廓。
  “大人有什么计划?”座船(旗舰)上,水师总兵黄蜚询问袁枢。
  袁枢一脸严肃:“黄总兵说说你的想法。”
  “属下以为应该派小船前去诱敌,敌人追击时再派大船支援,将他们反杀在海面上。”
  袁枢缓缓摇头:“建奴不是傻子,看到我军小船的影子后必定会联想到后方藏有大船。他们最多派几艘小船追击,大部队不会上当。”
  “大人的意思是?”
  “派一半主力前去试探,另一半留在原地准备接应。”
  “可是他们在岸边筑有炮台,上面有红夷大炮。”黄蜚有些担心。
  红夷大炮的威力不言而喻,一旦被击中,轻则受损重则沉没。
  黄蜚不想白白损失战船。
  “那就对轰!看谁的炮多,谁的炮利!”袁枢面露狠色。
  这支水师已经很久没有打过海战了,畏惧敌人火炮属于正常现象。
  只有经历过一次炮战之后,他们心中的恐惧才会消失...或者加剧。
  明军水师如此,建奴水师亦是如此!
  袁枢要给明军水师一个机会,一个和建奴水师正面对抗的机会。
  明军胜,则军心结。
  明军败,则卷土重来,直到在建奴水师身上找到优越感为止。
  令旗挥舞。
  明军派出了两艘龙骨炮船,四艘大福船以及数十艘哨船,冬船,鸟船驶向岸边。
  随着距离越来越近,袁枢通过千里眼看清了岸边的情况。
  正北方的山顶有一座炮台,上面摆着数门火炮。
  上面的建奴守军发现海面有异样,一边传递消息一边装填弹药。
  轰!
  炮弹在他们前方很远的地方落入水面,激起的水花泛起一人多高。
  哗啦!
  令旗再次挥舞,明军船队调整风帆朝东北方向驶去。
  岸上的炮台位置太高,他们船上的红夷大炮无法仰射。
  只能绕行。
  旅顺南城内,建奴恭顺王孔有德正在午睡。
  他穿着一身锦衣,整张脸崎岖不平像是被狂风肆虐过的山丘一样。双眼深陷,鼻子扁平,睡觉时张着嘴,露出一排参差不齐的牙齿,令人心生厌恶。
  “报!”探马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,“启禀王爷,明军攻过来了!”
  孔有德以为自己在做梦,挥舞着手臂无所谓道:“打,给老子使劲打。”
  “王爷,明军战船已经绕过老铁山炮台,直奔老虎尾而来!”探马提高嗓音喊道。
  老虎尾是旅顺港的入港口,舰队一旦攻陷这里就能停船靠岸登陆作战。
  “嗯...啊?”孔有德猛地睁开眼,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。
  他唰的一下站起身,指着探马的鼻子:“你他娘的再说一遍!”
  探马快速重复后,孔有德瞳孔不受控制地收缩了一下。
  港口不能丢,一旦丢了旅顺城危矣。
  旅顺城始建于洪武四年,时任定辽都指挥使马云、叶旺率十万大军乘船渡海到“狮子口”登陆,因旅途平顺将狮子口改为旅顺口。
  二人登陆后木栅栏立了一座临时营地,用于驻兵屯粮。
  永乐十年都指挥使徐刚将木栅栏营地改为砖砌城墙。
  城周长三百二十丈,并有南北两个城门,南门叫靖海门,北门叫威武门。
  徐刚在砖城南面又修了一座城,自此旅顺城有南北两座城。
  北城屯兵,南城为军需物资中转地。
  嘉靖四十四年女真人南下将北城拆毁,只留下一座南城。
  孔有德所在南城距离港口只有一里多地,不容有失。
  “明军有多少战船?”孔有德冷静的问。
  “六艘大船,四五十艘小船。”
  “确定?”孔有德追问。
  按照当时的惯例,在不运兵的情况下,一般的大战船载有水师官兵百余人,小战船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。
  也就是说明军此番出动的兵力只有一千多人。
  (根据万历朝鲜之役的露梁海战资料显示,明军出动水师一万三千人,各种战船五百艘,平均每艘战船士兵只有二十六人。)
  孔有德嘴角微微上扬:“我孔有德虽然不济,却也有三千水师!明军这是找死来了!”
  “快传令所有水师士兵,立刻集结登船出海迎战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