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担忧

  昨晚,周半夏特意挑了四个电子闹钟,分别放置二楼、一楼、地下室,以及外界房间带锁的钱匣子里面。
  至今,经过测算,一楼二楼和外界时间的确一致。只是好矛盾的,昨晚烧的菜放在锅里,至今还是好烫。
  “难不成还分活体和非活体,非生命体的时间是不流动的?”顾文轩百思不得其解,“那地下室呢?”
  “这个倒是和外界时间流动速度不同。两者的时间速度比,正好是10:1。”周半夏在纸上写上数字。
  “也就是说,地下室过去十个小时,外界只过去一个小时。同样矛盾的,那碗里的开水快天黑还滚烫。”
  “先不急。虽说这两者时间比,意味着待在地下室将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学习,但还是找只鸡测试的好。”
  对对对,在不确保对人体是否有损害之前,先找动物测试!“我就是这个意思,先不急着进地下室。”
  ‘进门钥匙’都不在他手上,这话他来说还差不多。顾文轩好笑摇头之余回想昨晚在地下室的时候。
  按理来说,既然当时待在里面也能听到外面动静,时间同步才对。
  不知他们家这个空间是有何原理?处处矛盾,非是常理可推断,只能看后续还有没有其它发现,慢慢研究了。
  久不见回话,周半夏落下最后一笔,抬头就见顾文轩正忙着在书橱前面不知找什么,“要不要我搭把手?”
  “不用。”
  顾文轩找出书橱下面打印纸,取了一包出来。到茶几前坐下,拿了笔筒里的尺子和铅笔开始画草图。
  果然还是要用习惯了的东西,可不比毛笔顺手多了,连灵感都一下子冒出来了。
  “想画什么?”
  “鼓风机。历史上原本就有,我改动一下,回头做两个样品好摸底。看朝廷有何反应,这东西最合适不过。”
  错。
  望远镜更合适。
  反正摸底也是乔装打扮去找个家族有当京官的当铺,还不如搞笔大的,家里望远镜又不是只有一个。
  “还有榨油机。看你爹有没有想法,要想小作坊,不用多大地盘。你看这里,稍稍改进一下,产量就上来了。”
  不看!
  周半夏自知是个机械盲,改进一下能听懂,但一说到要添上什么专业零件,她是完全听不懂的。
  “要担心经商影响大江小河科举,销路也不愁,大姑家铺子和二爷爷家大车店代销就能帮忙消耗不少。
  再说不是还有那县城酒楼的王掌柜,我相信即便是不用这些关系,凭你能耐,有的是法子不吃亏推销出去。”
  那是!
  她干销售的怎么也比他一个码农更有经商经验。要不是怕他骄傲了,周半夏现在就想翘大拇指点赞。
  “要不然就我这老丈人有银子死攥手心也不是个法子。之前还有闺女月钱收入,接下来,这笔银子没了。
  如今光靠养猪养鸡鸭,最大笔的不动产,那三十亩田地收成还要看天吃饭,遇上灾年都不知能收几石。”
  灾年?
  周半夏不由一滞,抬头瞧了瞧依然低头画图纸的顾文轩,“你记忆以来清河村这边总共有几次灾年?”
  “等等。”顾文轩匆匆记上小号字的附注,“灾年,我想想啊,你被卖的那一年大雪灾就一次了。”
  这语气?
  “那次老惨了,幸亏有地瓜保命。到了第二年六月土地才解冻,后来收成都没多少,到第三年才恢复正常。
  再就是我差不多十岁也闹了次雪灾。那次情况好点,第二年就恢复正常了。后来,好像少了。有,也不严重。
  一般来说一年种一季,只要赶上春耕,收在下雪之前,中途没有旱灾水灾,冬天大雪能抗过去,基本上都太平。
  当然,主要还是地瓜产量高,不然饿死人真不是开玩笑,所以老百姓都坚信本朝开国皇帝肯定是天神下凡。”
  此人是对人类贡献极大,这点无须质疑。倒是事关灾年,关乎自家身家性命的此等大事,容不得大意。
  周半夏想想。
  新婚已过三天。
  现在又不在新房。
  百无禁忌了。
  再憋着,会憋死人,还是说出了这段时间心里一直在反复对比的历史,“明朝就属于小冰河时期。
  末期更是大旱大涝相继出现,冬天奇寒无比,连南方都狂降暴雪。我还是背一段明史给你听听好了——”
  “不用,我有印象。”顾文轩手上拿着笔便直接转过身面朝周半夏,“架空了,说明已经不属于同一时空。
  我就是不学历史,没查如今有多少人口,再如何消息闭塞,也能推测出人口绝对不会比同一时期的明朝少。
  你再对比一下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河北中部,自然灾害大不大?别说架空了,光一个蝴蝶效应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”
  “是这样?”
  “肯定是。”不是,也得是!真要摊上小冰河时期,仅凭明史那点记载,如今无权无势,跑哪儿都一样。
  所以还要赚钱,还要有功名在身,有立身之本想跑都比平民百姓有底气。顾文轩再次点头,“错不了!”
  这么肯定?
  不过?
  既然从府城到清河村这十年来都无出现极大自然灾害,应该和历史上属于小冰河时期的明朝不一样。
  或许是突然莫名穿越,还有了这个空间,自己患得患失地想多了?“行,你忙你的,我不打扰你了。”
  大不了将这面塞满物资,一旦有险情出现就拽轩子躲进来,总不会又倒霉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。
  赚钱才是头等大事。
  除了赚钱,还有人脉。
  见顾文轩继续画图纸,周半夏抱起笔记本,心想着如何给忍冬回信,给胡掌柜去信,还有准备什么年礼合适。
  “去哪儿?”
  “厨房,边看剧边炖汤。我把门开着,你忙你的,有事喊我一声就行了。等等,外面是不是谁拍院门了?”
  “砰砰砰,爹,开门,我回来了。”
  顾文轩认真侧听,“是大伯。”
  “不是刚去县城没两天?”周半夏放下笔记本,抓着顾文轩的袖子,“先出去,看情况再进来?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